• 42阅读
  • 0回复

迎接和反映伟大的变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29
第7版()
专栏:

迎接和反映伟大的变革
秦力
文艺如何迎接并反映城市改革,如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事业本身一样,是一篇需要许多作家、艺术家共同研究、共同实践、共同创作的大文章。这篇文章写好了,不仅将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史上开辟新的史页,也将在世界文学史上发出异彩。这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望,也是当今作家们的崇高使命。工人出版社和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召开的城市改革题材创作座谈会,对我们的文学创作将会起促进作用。
经济改革,不论是农村的改革,还是城市的改革,都是崭新的事业,是我们不甚熟悉或很不熟悉的。这就需要我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首先要认真学习党中央文件的精神,用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没有这种科学的思想武器,我们就不能认清历史发展的大方向,就不能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理清头绪,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其次,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番除旧布新,改革自己思想里不符合历史前进、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也不符合中国现实的旧观念、旧习惯。如果仍然用陈旧的观念、过时的标准来观察变革中的现实和变革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怎么可能正确理解,又怎么可能写出能够真实地反映变革的作品呢?而在种种旧的思想观念中,要着重克服和清除长时期来缠绕在我们头脑里的“左”的思想影响,这是当前文艺战线的重要任务。
改革是一项艰难的事业。改革难,写改革也难。作家要以最大的胆识、最坚定的毅力,同改革事业中那些革新者、开拓者一起经历崎岖的前进道路,同呼吸,共命运,分担酸甜苦辣,共享胜利喜悦。作家艺术家不能只是生活的旁观者,而应该是积极的支持者、参与者,是改革大业中的一名战士。
在十二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期望有更多的作家艺术家投身到变革的伟大浪潮中去,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这场伟大变革。但我们也不是机械的、片面的“题材决定”论者。反映城市改革题材的创作成功与否,归根到底,决定于作家对这场变革的洞察力、理解力和表现力。写改革,不是去写体制、管理、技术本身改革的过程,不是图解政策,而是写人,写人的精神面貌、内心世界,写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的变革。那些深刻反映城市改革题材的优秀作品,将为社会主义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大批光彩动人的新人形象,长久地成为我们的精神财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