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王府井书展一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29
第8版()
专栏:

王府井书展一瞥
舒展
全国有七十家出版社直接向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提供各自的出版物。这种特约经销的形式,缓解了读者买书难之苦。10月11日书展开市之日,笔者躬逢其盛,目睹涌向书店三楼的人流,如果不是采取分时分批上楼的办法加以疏导,您简直没有靠近书架的可能。
王府井,乃商业宝地也。全国除西藏与台湾外,其余省、自治区出版社在这一千平方米、天天开门的书市中皆有一席之地。每天接待读者四五万,节假日六七万。这次书展每天逾十万。为啥受到读者这样热烈的欢迎呢?我想,有三点:
一曰改。特约经销打破了长期实行的统购包销独家经营的沉闷局面,使全国这么多出版社都有机会到首都设一个橱窗。品种多,新书多,满足了各种层次、各种专业的读者多方面的要求。一位旅日办学的老华侨遗嘱其子,令其回国采购大量书籍作为精神遗产留给弟子。其子一到王府井,一下子买了六十多家出版社的出版物数百种,大喜过望,满载而归。笔者于书展之日,在学术部发现了福建出的《〈管锥编〉研究论文集》,确如饿汉扑向面包,进而体味到“抢手”的含义。同时,也观察到读者鉴赏水平的变化,什么剑侠公案秘闻艳史之类,在这里并不那么吃香,而《未来学丛书》、《党史人物传》、《走向世界丛书》……却成了温度不断上升的热门书。总之,出版社与读者之间更贴近了。特约经销,成了受双方欢迎的红娘。
二曰快。订书快、出书快、进书快、读者先睹为快。据副经理李经洲同志告知笔者:“四川发京的新书,一律以快件发货。湖北、山西都以汽车直接向北京发运。有些新书,广告一出,该书就在书架上与读者见面。”当万千读者将急需的书籍捧在手上,它将产生多大的精神力量!
三曰赛。这里的竞争,虽没有足球、女排的场面热烈,但在无声之中,也看得出激烈的程度。有的出版社的书架象吸铁石,把大批读者吸将过去。里三层、外三层,出现了可喜的拥挤。而有的出版社的书架前,则是火冷汤稀,人迹寥寥。如果各出版社社长都到此亲自接待一下读者,那一定是很富于刺激性的举动。各家饭碗的含铁量,正在起变化呀。
当然也有美中不足,如书展开市之日,拿出了一批本来可以在平日卖或交楼下、门口卖的热门书《学日语》。果然人山人海,呼天喊地。正是新闻照片里常见的表现“繁荣”的镜头。青年们学日语,热情可嘉;但有必要这么制造“繁荣”吗?弄得全楼不得安宁,连几个书柜都长了腿,不但前后挪动,而且还发生了左右摇摆,这样的拥挤大约是可以避免的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