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敢闯书记”杨水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30
第2版()
专栏:

“敢闯书记”杨水源
1982年初春,一个消息在四川省仁寿县不胫而走:“杨水源当县委书记了!”有人议论道:“他今年才四十岁,能挑起这副重担吗?”一晃两年多过去了,杨水源在仁寿的作为,回答了人们。去年,全县农业、商业、财政收入等七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农村人均收入由1981年的二百一十七元上升到三百零九元;今年,预计全县农村人均收入又将比去年大幅度增长。
连闯“三关”
仁寿县是四川省的第二大县。杨水源“新官”上任,靠什么去燃起开创新局面的烈火?他的办法是首先从深入区、乡、村、组调查研究入手,从农民的呼声中受到启迪。他一连闯了“三关”。
第一关是“禁区关”。杨水源在玉龙乡调查,有人告诉他:“三厢村六组出了‘新地主’,伍厚元‘邀伙’十多个农民办机制砖瓦厂,发了一笔横财。不过他怕挨‘狗生意’(即挨整),准备洗手不干了。”杨水源急忙赶去。伍厚元战战兢兢:“人家说这是雇工剥削,上面不叫干就熄火。”杨水源鼓励道,这是致富的新办法,可以大胆尝试!在回县的路上,杨水源心里在翻腾:“邀伙”办厂,共同富裕的事为什么办不得?禁区不闯破,经济怎么搞活?后经县委常委集体讨论,形成了一个文件。允许农民请帮手邀伙办厂,允许私人从事工商业,允许购买汽车,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农民承包国营、集体企业……闯破禁区,全县的“两户一体”迅速发展起来。
第二关是旧的“体制关”。在对农村“两户”的调查中,杨水源总结农民的经验,组织县委制订了改革农业管理体制的二十三条规定:吸收农民资金改造国营、集体企业,鼓励农民带资进厂务工、办厂经商,允许自带口粮在城镇落户,“两户”向信用社贷款利息降低,荒山、荒坡全部划作农民的自留山、限期造林……他还向下级干部宣布:今后凡有利于农民勤劳致富的改革,可以“先斩后奏”。
第三关是“区域关”。杨水源面对全县经济发展“四缺”(缺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的问题,提出:敞开“县门”,引进外地资金、技术;重视经济信息,重用人才,大胆招聘能人。县委制订了对外开放的特殊政策。不到半年时间,先后从天津、江苏等省市引进技术八项,“人才”二十三个,新办乡业十八个,总投资达三百五十万元。
“不利于农民勤劳致富的就得改”
仁寿县农民有加工篦席的传统技术,可是产品常常滞销。合力乡竹林村四组廖廷海、郑世勤从集市上收购篦席三万多张,用汽车长途贩运到资阳烟叶复烤厂出售,到1982年3月获纯利一千八百三十四元。县有关部门对此事以投机倒把案件进行了处理。廖、郑不服,反映到县委。杨水源责成县有关部门纠正,有关部门就是顶着不办,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也不同意纠正。杨水源意识到,这是压在运销专业户头上的一块“石头”,非搬掉不可!他找县有关部门领导商量,对方拿出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两人争论开了:“上头有文件,不能纠!”“不管是哪里的文件,不利于农民勤劳致富的就得改!”“县上纠了,上级部门追查下来怎么办?”“有风险我承担!”结果这桩冤案纠正了。
允许农民建筑队进城的改革措施,也象山雨欲来的疾风,搅动了县城。当时上面的各级有关部门的文件都规定,不允许农民进城搞建筑。县二轻局、建筑公司要求县委改变主意。杨水源召集县二轻局、建筑公司和乡镇企业局协商,达成了鼓励竞争、支持用户自由选择建筑队的协议。结果,农民建筑队进城搞基建,打破了过去那种独家经营的局面,也推动了县建筑公司经营作风的改进。两支建筑队伍现在都提高了建筑质量,用户很满意。
杨水源认为,在旧框框中迈步,就不能改革。他的态度是:据理力争,不怕压力。有个单位的一个职工自愿申请留职停薪到农村当专业户,县委认为可以,该系统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同志说:“上面没允许,县里无权这样做。”杨水源说:“中央领导同志来四川视察时指出过,在改革中,一切有利于促进人民勤劳致富的措施、经验、办法,都要敢于探索,敢于实验。”县委在县城给去农村当专业户的干部、职工召开了欢送会。
农民的靠山
在观寺乡,人们传诵着杨水源给“陈冒富”打“包票”的新闻。观寺乡中心村陈道怀是个“养猪迷”。去年,他家养猪一百多头,收入一万多元,群众叫他“陈冒富”。一天,文宫区街上召开打击经济领域犯罪分子大会,成千上万人在街上围观,有人误传:“听说打击的有陈道怀,罚了八千块。”“富得不正当,这下整对了!”夹在围观人群中的陈道怀担心起来:“真的又要挨整了么?”杨水源听说这件事后,和县委副书记一起去到陈道怀家,给他壮胆:“干吧!我打‘包票’,出了问题我负责,有了问题我解决。”陈道怀心头的愁云消散了,决心继续干。为了帮助周围的农民共同致富,陈道怀出资联合几户农民先后兴办了酒厂、蜂窝煤厂、粉坊、砖瓦窑和经销店。
杨水源还帮专业户打“官司”,使“鸡蛋”碰赢了“石头”。1982年1月,视高乡白祥村一组决定把饮食商店放给个人承包经营,由承包人每年向队交纯利八百元。由于饮食店经营不佳,无人承包,只有秦淑仪愿意承包,当时社员会上一致通过,并签订合同:“全年交组现金八百元,责任制不变,承包合同的时间就不变”。合同于这年1月15日生效。到当年8月,一些人见饮食店盈利较多,组干部以秦淑仪退出全家人的承包地才能继续承包为借口,撕毁合同,把饮食店转包给了另外两户农民经营,匆匆忙忙签订了新合同。秦淑仪不服,向上申诉。但区、乡、村干部都支持组干部。秦淑仪仍不服,再次上诉,同时与组干部达成《商店停业打官司协议》:停业损失,谁输了谁负责。有人劝秦淑仪:“区、乡、村、组四级干部要撕毁合同,鸡蛋碰不过石头”。杨水源闻讯,立即给区、乡领导打电话:“上级不仅没有规定搞专业承包的人要退出承包地,相反,上级禁止收回专业户承包的责任地。废止原承包
合同是错误的。按照合同法,应该让秦淑仪继续承包。”但区、乡、村、组干部顶着不执行。面对此情,杨水源组织县几个有关部门的联合调查组,前去负责处理,维护了原合同的严肃性。
仁寿县的人们把杨水源叫做“敢闯书记”。这个杨水源也真有股子闯劲。仅两年多的时间,仁寿县就成为四川省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县中一朵耀眼的鲜花。
毛朝敬 熊小立 唐俊才 吴子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