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怀念彭雪枫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0-30
第8版()
专栏:心香一瓣

怀念彭雪枫同志
李伯钊
想到彭雪枫同志的壮烈牺牲,一件往事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
那是1933年,雪枫同志曾在红军总政治部的刊物《红星报》上发表文章,批评了我在庆祝二苏大会时写作的《扩大红军》的歌剧。当时,因为扩大红军是保卫革命根据地的一件大事,歌剧的曲调是采用了在红军中、在根据地流行的歌曲,也有参加红军的朝鲜族的音乐家崔音波同志写的曲子,这歌剧曾经在二次革命根据地的代表大会上演出过。彭雪枫同志的批评是严格的。我当时虽然不认识他,但对他批评意见异常感动。在文章中他引用了剧中描写一个红军妻子反对丈夫开小差的对唱片段,其中有犯错误的开小差士兵的唱:“上高山、爬高?,天天行军两腿痛,地方做工作,何尝不革命,何必要到前方去把命来拚。”有红军的妻子的唱:“为革命牺牲是光荣的,世上哪有个不老长生,快快归队当红军,奋勇向前杀敌人,粉碎敌人的‘围剿’。”彭雪枫同志说我把战士的生活写得有声有色,却把红军的妻子的感情写得太简单了,太不动情了,缺乏战斗力,……我和彭雪枫同志不相识也从未见过面,更不知道他担负什么工作,但对他在《红星报》上的这篇批评,却是由衷的欢迎的,因为当时在革命根据地还缺乏对文艺作品的批评。俗话说:“不打不相识”。事隔多年我们一直未见过面,碰巧在抗战初期,我从太原撤退到山西临汾城时,在八路军办事处我们正好相遇,当时他在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任主任。猛然间相遇,谈起他对我《扩大红军》歌剧的批评来,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彼此谈得思想相通,意见一致,十分融洽。此后,我在北方局文委工作,时常和雪枫同志见面。
抗日的烽火燃起来了,很多从北京逃出的流亡学生,其中有不少是“民族解放先锋队”的队员。党中央的领导同志周恩来和北方局领导,主张把这批“民先”队员流亡学生招收起来办学兵队。那时阎锡山也想网络这批富有抗日思想的青年,办了一所民族革命大学,可是这些进步学生都不愿投考民族革命大学,一批一批地涌向八路军的学兵队。于是,学兵队就在临汾乡下刘村兴办起来,我们都参加了学兵队的工作。主讲游击战术的是彭雪枫同志,陈克寒同志讲政治课,我作学兵队女生队队长,红军干部何以祥同志任男学兵队队长。学兵队使得这批平津流亡学生受了革命战争的教育,开阔了眼界,活跃了革命思想。他们从学兵队结业后,都分赴各个抗战根据地,为党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人成了共产党员,北方局还为他们办了党校。据我知道,现在健在的,在中央政府机关的还大有临汾学兵队学习过的人在,每每相遇提起彭雪枫同志来,想起他英姿神态,无不热泪盈眶,真是难忘的回忆!后来他在李先念同志的部队中战绩累累,一位多么英勇的红军将领啊,却不幸惨遭国民党部队的杀害!
彭雪枫同志虽已牺牲多年,但他仍活在我们心中,可以告慰于英灵的,是我们的祖国正在大踏步地走向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为实现他所献身的伟大事业而奋勇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