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江淮丘陵水流长——访我国最大灌区淠史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04
第2版()
专栏:通讯

江淮丘陵水流长
——访我国最大灌区淠史杭
田文喜 袁定乾
前些时,我们访问了安徽省中、西部我国人民自力更生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淠史杭灌区。从大别山麓的源头到巢湖畔,沿千里丘陵至淮河之滨,灌渠纵横交错,库塘星罗棋布,江淮大地到处阡陌相连,历史上那种干旱荒凉图景,已经无影无踪了。
水利建设史上的创举
淠史杭,为淠河、史河、杭埠河灌区的总称,三个灌区毗邻而且连成一体,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它灌溉着皖中、皖西和豫东南四个地、市所属十三个县、市的农田,近期设计灌溉面积一千一百二十四万亩,实灌面积已经达到九百一十四万亩,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灌区。
江淮之间,丘陵起伏。淠、史、杭埠三条大河,贯穿皖西,水量相当丰富。但是,雨量分布不匀,河道一般又低于耕地一二十米,在旧中国漫长的历史上,这一带长期受着干旱威胁。干旱,成为安徽省中、西部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新中国的水利建设者们,在大别山区三条河的上游,先后修建了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龙河口五座大水库,把上游大约50%的径流拦蓄起来。然后,让“渠从岗上走,水往高处流”,这大片丘陵的几百万亩农田,终于久旱得干露。
淠史杭除有五座大水库供水外,灌区内还建有中型水库二十二座,小型水库一千一百六十四座,塘坝二十一万多口,提水补给站三十九座,是我国有史以来水利建设上最伟大的“长藤结瓜”工程。它的大小渠道总长二万多公里,已建大小建筑物二万多座,共做土石方四亿五千万立方米,如果将其筑成高、宽为一米的堤坝,可以绕地球十一周多。
干旱荒原变粮仓
“有了淠史杭,大旱也无忧”。水,给皖中、皖西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国初期,寿县灌溉面积只有二十余万亩,现在仅保灌面积已达到一百三十五万亩。同样严重的大旱,1958年这个县受旱面积一百二十七万亩,1978年则不到六十万亩,而且程度轻得多。灌区建设前,寿县粮食年总产最高五亿多斤,1983年达到十一亿六千多万斤,平均亩产增长了二点四倍。
人们说,“修了淠史杭,等于建起了米粮仓”。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以1982年为例,粮食耕地只占全省七分之一的灌区十一个县、市(不包括河南省固始、商城两县),向国家提供商品粮二十五亿二千五百万斤,占全省完成征购总数的四分之一。灌区内的六安、霍丘、寿县、肥西、庐江、长丰等六个县,已被国家列入全国五十个商品粮基地建设试点县之内。1983年,这六个县的粮食总产已突破六十亿斤,向国家提供商品粮二十二亿七千六百万斤,每县都超过三亿斤。
巨大的潜力
淠史杭的效益大,潜力也很大。以霍丘来说,建国初期年生产粮食只三亿斤,淠史杭通水后,发挥了土地潜力,1981年就突破十亿斤。这两年又出现徘徊,原因很多,但基本的一条还是一个“水”字。由于支渠以下灌溉工程配套不齐,全县耕地有三十万亩高岗田仍缺水,另有二十多万亩易受洪涝威胁。这部分农田的水利条件得到改善,全县粮食产量很快就能搞到十六亿斤。其他县也有类似的情况。
除灌溉外,淠史杭还兼收防洪、排涝、发电、航运、养鱼及综合经营之利,这些方面都大有潜力可挖。单拿航运来说,淠河总干渠通航一百四十一公里,年运输量就达三十至五十万吨,而全灌区可以通航的总干渠、干渠长达九百八十五公里,如果都充分用来发展航运事业,对于活跃城乡经济,发展商品生产,将会带来多么大的效益。
值得欣喜的是,国务院和安徽省已决定续建淠史杭配套工程,当地政府和灌区管理部门也开始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预期,淠史杭——这座伴随新中国诞生的、举世瞩目的宏伟水利工程,必将更好地为祖国人民造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