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助人为乐的人——记共产党员、离休干部张之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05
第4版()
专栏:

助人为乐的人
——记共产党员、离休干部张之晖
朱爱农
住在山东省胶东半岛海阳县的离休女干部张之晖,前不久收到武汉部队某医院一封来信,拆开一看,是三十年前通过信件来往结识的张自立同志写的。
那是1951年,在抗美援朝战斗打得正激烈的时候,张之晖担任某部打字员。一天,从国内寄来的慰问信中,有一封叫张自立的初中生写的信。信中除了向志愿军表示慰问外,还将祖国的建设成就赞扬了一番。张之晖从信中看到一个青年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发现不少错字病句。当晚,她怀着一种责任感,在昏黄的油灯下,给张自立写了回信,并把来信中的错字病句一一改正后附寄回去。从此,他们开始了通信。张之晖象老师教学生一样耐心纠正张自立每封信中的错别字。半年过后,张之晖读到了字迹清晰、没有错别字的信。可是不久,张之晖又发现张自立流露出“从未想过加入青年团”的思想。张之晖当即复信,给他谈做一个革命青年要有正确的信仰,要热爱共产主义事业,积极要求进步,争取加入团组织。同时,还给他寄去《什么是革命青年的前途》、《意志与性格的培养》等书。从此,张自立认真学习革命理论,很快加入了团组织。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张自立以张之晖的热情帮助鞭策自己,相继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高中、大学,1964年从河南医学院毕业后,又参加了解放军,成为一名军医,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年来,他为数以千计的病人解除了痛苦。
热心的共产党员张之晖离开朝鲜战场后,转入地方工作。她一直保持着乐于助人的好传统。在沈阳工作时,她偶尔遇到一位名叫王春香的退休老工人。见她生活艰苦,无人照料,就给她送去钱、粮。过了一段时间,张之晖见她日子过得很不好,就干脆把她接到自己家里住。张之晖要随丈夫调离沈阳了,临走时,还给老人留下一些钱、粮,帮助她整理了房屋,拆洗了被褥,买齐了炊具,把老人托付给自己的一位好友照料。
在张之晖的住所前,是部队的招待所。一天,她听说一位临时来队家属在提水时险些流产,就提着鸡蛋赶去看望。这个家属叫王丽华,结婚六年了,夫妻分居两地一直没生小孩。王丽华向张之晖诉说自己的难处,流露出要让丈夫转业回家、结束这“牛郎织女”式生活的想法。张之晖一边安慰王丽华,一边承担起照料她的义务,她爱吃什么,张之晖就回家做什么;天冷了,又用自己的棉花和布,为她缝制棉衣。经过一段时间的照顾,王丽华保住了胎。张之晖见她精神有些好转,便向她讲人生、事业、理想与婚姻、家庭的关系。慢慢地打消了她要丈夫转业的念头。王丽华离队回到工作单位后,正赶上职工文化考核,她把与张之晖相处的日日夜夜写成题为《她在我的记忆中》的作文,真实感人,在全厂获得了最高分数。
张之晖乐于助人的故事,在山东省烟台地区被人们传为佳话。前不久,她出席了烟台市老干部座谈会。在会上她激动地说:“我幼年丧母,少年失父,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在我有能力报答人民的时候,应该不遗余力,哪怕是素不相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