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辽东省特产的恢复和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3-23
第2版()
专栏:

  辽东省特产的恢复和发展
辽东省农林厅副厅长 金肇野
辽东全境,地形复杂,包括平原、山地、丘陵、海滨,气候雨量,各不相同,适宜特产发展,如苹果、棉花、麻、烟草,柞蚕等,均极丰盛。
由于伪满时代对特产的强迫统制,使全境特产受到极大摧残。一九四五年解放之初,因灾荒关系,当时着重发展粮食生产,直到一九四九年才注意特产的恢复与发展,但工具药械,仍感缺乏。
一九五○年,全省特产产量,较一九四八年增加得很快,如棉花增加了七倍,柞蚕增加了三十倍,麻产增加面积三十八倍,产量三十倍,苹果增加了百分之十四。农民生活,因而也显著提高。据四个县十二个村四五五户的调查,特产收入,在土地改革时期占百分之三三点六,粮食占百分之三七点六,余则为副业收入。一九五○年特产收入提高到百分之四四点三,粮食收入只占百分之三五点六了。
三年来特产发展的迅速,除了环境安定以及土地改革与农村生产关系的改变外,主要由于进行了下列措施:
1、贯彻价格政策。一九四九年春与农民订定合同,保证了产品的价格,一等一级皮棉合十七斤高粱,实际收购时略加提高,一九五○年又提高了一些;大茧在一九四八年,每千粒四十五斤高粱,一九四九年增为五十斤,至去年又增至六十二斤,保证了棉丝等产品的合理价格,因而大大鼓舞了群众生产的情绪。
2、认真评定等级。农民代表与收购部门合组评级委员会,自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至省县逐级讨论,规定一定等级,保证优级优价。
3、贯彻负担政策。特产价高,而收公粮则仍按一般粮食标准,不加负担,并规定棉、麻、烟草都可以交公粮,以减少农民运输的困难和费用。
4、实行奖励政策。召开劳动模范大会,对特产劳动模范或互助组合作社进行奖励,这对鼓励下一季的生产情绪起很大作用。一九五一年提出新纪录奖励办法,省内棉花产量最高的定为省纪录,县内为县纪录,奖励创造新纪录,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加强学习与提高技术的兴趣。
5、提高产品质量。在经济上,发放农业贷款以特产为重点,一九五○年特产贷款较一九四九年增加二倍以上,今年将继续增加,并贷放药械以防治病虫害,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具体困难。在技术上,如蚕丝的供应,省育种场及繁殖场所育蚕种,除供本省应用之外,河南、山东、朝鲜、苏联也来采种。育种场新育良种,一九四九年贷出两千把剪子,一九五○年秋贷放到一万把,一九五一年将完全采用好种。又如洋麻,留种地收种,解决了二十四万亩地的良种供应问题,并可将部分种子调运外省。烟种方面,凤城省立烟场所育成的新品种,有三分之一种子已贷出。果树苗方面,一九五○年培育了山顶子苗二百万株,一九五一年接枝,到一九五二年可增加到二百万株,以后将继续发展。
今年我省已将发展特产列为中心工作,党和政府都很重视,重点县建立特产科,专做特产发展工作,按季节组织力量下乡,县长县委亲自参加。并为使干部懂得技术,省、县、区都举办了训练班,讲习会等以传授技术。一九四九年时,省府在辽阳开办大型植棉训练班,农林部和省府都选派技术人员参加讲课,也请劳动模范来讲述经验,使农民互相学习技术提高技术,回到区村,成为骨干。同时又开办了小型训练班,如辽阳一县即训练了四百人。另外并按季节举行了烟、麻、蚕的短期训练班,(如麻、烟收获时办沤麻训练班,烟收获时办烤烟训练班)。在传授柞蚕丝技术方面,也开办过制茧育种训练班。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和辽东省人民政府农林厅还印发了画报、小册子宣传推广,又恐群众不能全部了解,并以电影、幻灯及录音片等进行宣传教育。
不过,目前特产机构尚有问题存在,技术指导和农用药械供应上,都跟不上群众的需要,同时在收购与生产方面也有脱节的现象。例如为了棉籽保纯拟定单收单轧的办法,但是收购部门却把收购到的籽花混在一起轧,使关农一号种子不断退化,衣分率从百分之三六降到百分之三○,使一九五○年的棉产受到很大损失。又如黑山县棉花收购部门的工作人员达一九八人,但该县的生产干部,区县一共才十三人。因此现在东北农林部和省府,正在研究调整办法,以期生产、收购和贷款的工作,密切地配合起来,把特产发展事业提高一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