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难免论和可免论的结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09
第5版()
专栏: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难免论和可免论的结合
龚育之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讲改革时说,“失误总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是要尽一切努力去避免那些可以避免的失误”。这里讲了一个难免论,又讲了一个可免论,是难免论和可免论的结合。
改革是极其复杂的、群众性的、探索和创新的事业,在其进程中发生一些失误,的确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要求不发生任何失误,只能使改革裹足不前。总不能因为怕出错误,就不搞改革。同时,作为领导者,又必须力求对改革实行正确的指导,力求避免那些可以避免的错误;当着发生了失误的时候,必须力求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总结经验,继续前进。片面地、过分地强调避免错误而窒息改革中的开创精神,是不对的;片面地、过分地强调错误难免而放弃改革中的领导责任,也是不对的。难免论和可免论的结合,这是对待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特别是革命事业中的失误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的全面观点。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进程,从一个方面也可以说,就是反复地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使认识逐步接近真理,在实践中逐步达到成功的过程。对真理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逐步完成的。曲折常有,错误难免。哪里有完全不犯错误、一次就完全掌握了真理的事情呢?毛泽东同志说过:“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实践论》)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永远如此。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革命者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对革命进程中难免发生的失误缺乏精神准备,甚至幻想不发生任何失误,那么,在已经发生的失误面前,就不能客观地、历史地对待和分析它,因而产生迷惘和失望;在需要开创和探索的新事业面前,就不能勇往直前而陷入前怕狼后怕虎、犹豫不决、无所作为的境地。
但是,从实践和认识的总进程来说,错误难免,并不等于说,实际上已经发生的任何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更不等于说,人们在自己将要进行的活动中,在避免错误方面完全无能为力。真理越过界限就会成为谬误,难免论越过界限就会成为一种说词,用来掩饰那些已经发生、却可避免的错误,并且在现实活动中鼓励那些对可能发生的失误采取漫不经心、满不在乎态度的人们。
所以,讲了难免论,还要讲可免论。在战略上,要估计到错误难免,在战术上,则要着重研究如何尽一切努力避免失误,如何从错误中导出正确、从失败中导出成功的科学方法。
科学实验就是这样的科学方法中极重要的一种。
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人们通过各种类型的科学实验,对各项生产和建设的技术方法、设计、措施等等进行反复的检验,来判断它们是否正确和完善,并且进行各种比较,来判断不同的方法、设计、措施等等的优劣长短,有意识地把难以避免的反复失败的过程,放到先行的、小规模的科学实验中去实现。通过小规模的实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再实验,直到成功,以纠正错误的认识,达到正确的认识,然后再去指导大规模的生产实践。这样,就可以使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尽可能地避免失败,少走弯路,比较顺利地得到成功。这样,就可以使人们以科学实验中的代价较小的失败,去换取生产实践中的胜利。科学实验中的失败和成功,是生产实践中的更大的成功之母。
同改造自然的斗争相比,社会改革的斗争要复杂得多,进行科学实验的条件、限制和可能性,也就大不相同。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小规模的科学实验仍然是可能的和必需的。毛泽东同志提倡“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把它作为领导社会改革的科学的工作方法,这个思想是很正确的。后来的一些失误,是由于未能坚持这个方法,或者在试验中未能坚持科学态度。所以在改革中我们强调科学的试点和试验。《决定》中说:“看不准的先试点”;又说:“要鼓励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进行改革的探索和试验”。所谓试点和试验,即在很小范围(若干点)和较小范围进行的科学的社会实验。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把可能的失误限制在小范围内,使各种矛盾和问题在小规模的改革实验中暴露出来。在试点和试验中探明情况和规律、取得成功的经验以后,再到大范围以至全国范围内去推广。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实践就有可能避免失误,比较顺利地得到成功。当然,在有些情况下,单独进行小规模的实验是不可能的。在这类情况下,我们特别强调事先的调查研究,强调改革方案的事先的论证和测算,强调重视改革进程中的信息反馈和据此调整我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强调就改革问题上的不同主张和不同理论观点展开科学的讨论,这些都是科学实验的精神所要求的,都是为了避免或减少失误这个目的。近几年来我们的改革就是这样经过试点和试验,积极而稳妥地展开的,今后贯彻执行《决定》还要这样做。
科学及其方法是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客观规律的成果。尊重科学,努力掌握科学知识,坚持运用科学方法去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就有可能避免许多由于违反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而发生的错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