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一项有益的改革——北京军区某团卫生队对地方开放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10
第3版()
专栏:调查报告

一项有益的改革
——北京军区某团卫生队对地方开放的调查
叶旭林 阎照荣 程齐波
北京军区某团卫生队在搞好部队防病和收治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收治地方病人,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这个卫生队驻在山西省榆次市郊区,编制十五张床位。
近几年来,由于全团卫生工作抓得紧,发病率一直较低,再加上有的连队常年分散在外地执行施工和生产任务,病号很少回送,卫生队最多时仅收治五个病人,病房床位经常空着,卫生干部经常闲着,业务提不高,人心不稳定。去年5月,卫生队领导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团党委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下,决定在搞好部队卫生防病和收治工作的同时,实行门诊对外开放,病房收治地方病人。他们克服困难,腾出宿舍、库房,把床位扩大到三十二张,开始收治一些常见病或大医院不愿收治的地方病人。通过精心治疗、优质服务,大多数病人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康复或好转,卫生队也随之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医院”。人民群众前来就诊的逐步增多,由数十里扩大到百里以外,门诊量每天达七八十人,住院病人保持在二十五名以上,床位使用率达90%以上。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们门诊地方病人二万四千五百零三人次,收治五百三十二人,治愈率达90%;抢救危重病人四十九例,做各种手术二百八十七例,治愈慢性皮肤病一百四十六例。

通过实践,对外开放门诊显示出四个好处:
1、密切了军民关系。这个团驻在中等城市近郊,但当地群众就医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卫生队对外开放以后,方便了周围群众治病,由于服务态度好,收费合理,受到患者及亲属的赞扬。一年来,地方一些单位和个人给医院送感谢信、镜框、锦旗,有的单位主动支援人力、物力和技术,帮助卫生队安装暖气,改善医疗条件。榆次地区和市卫生局领导同志还到这个卫生队慰问,赞扬他们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了贡献。
2、提高了医疗技术。这个团卫生队的干部虽然都经过一年以上的专科进修,但由于部队病人少,病种单纯,缺乏足够的医疗实践,1982年只收治三十名病人,做了九例小手术。对外开放后,随着病人和病种的增多,逼着他们翻书查资料,组织专业学习,治疗技术提高很快。一年来,他们抢救脑血管意外十九例,急性心肌梗塞十一例,还有休克型肺炎、感染性休克等;做各种手术近三百例,包括阑尾切除、疝气修补、骨科手术、剖腹探查等;门诊病种增加到一百三十二种,病房收治病种达七十六种。今年8月,他们用药物除颤方法,救活了一位触电后心跳停止八分钟的农民。
随着临床工作的开展,肝功测定、胆固醇测定等生化检验和胃肠钡餐造影、四肢照相等辅助诊断技术也得到相应发展,使诊断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3、稳定了干部思想。过去这个团的卫生干部要求转业的比较多,原因之一是感到学不到技术。现在,想个人退路的少了。全体人员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去年全队有三名同志荣立三等功,十名同志受嘉奖,上级党委为他们报请了集体三等功。
4、增加了经费收入。这个卫生队以往年年要申请从全团生产收益中补助三五千元,是有名的困难户。去年5至12月医疗纯收入(扣除药材成本)八千多元,今年1至8月收入近万元。他们购买了手术无影灯、电动吸引器等医疗器械,还为手术室、病房和全队宿舍安装了暖气,改善了伤病员休养环境和医务人员的工作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