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高考从内容到形式都需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11
第5版()
专栏:教育

高考从内容到形式都需改革
陈浩
考试制度不改革,教学质量就难提高,这是教育界一些有识之士分析我国的实际情况后得出的结论。在人们的心目中,考试已到了神圣的地步,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切都是为了考试;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也以学生的考分为准绳。各类考试中,影响最大、涉及面最广的要数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高考是目前人们最信赖的考试之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的变化,人们也逐渐看到,高考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进行改革。
现在的高考内容限制得过死,实行的是一种“捆起来,齐步走”的做法。1977年刚恢复高考时,由于当时全国中学没有统一的教材,高考前由教育部编发《高考复习大纲》,命题范围掌握在大纲之内。1978年以后,高考命题的范围就被严格限制在中学教学大纲以内,目的是引导中学的教学从五花八门的参考书和复习资料中解脱出来,切实重视教材。这种考虑是对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收到效果。但是,也有许多不利因素,如:相当多的中学有组织地严重偏科,打算考理工农医类的学生,不学史地;打算考文史类的考生不学理化。教学计划也是名存实亡,往往是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特别是由于考试内容事先划定,应届高中毕业生学哪本书,就考哪本书,题目出自这本书,答案也出自这本书,即使书中的答案明显不全面,有遗漏,也只能迁就。这就不可避免地把中学生引到死记硬背的道路上去。
很显然,如果继续让这种“高考受中学的牵制,中学又听高考指挥”的状况周而复始地存在下去,不仅会使高考命题的内容范围越来越小,而且会阻塞学生智力发展的路子,成为选拔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阻碍。高考中这种“捆起来,齐步走”的做法,同分配关系中的“大锅饭”一样。它可能受到教学水平不太高的中学师生的欢迎,却会挫伤教学水平较高的中学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压抑冒尖者。本来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既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优秀新生,又有利于促进中学教学。但在实践中,往往使得“两个有利”变成两方面都有怨言。高校方面说,高考内容统得过死,学生知识面窄,获取知识的方法呆板;而中学却把眼睛盯在考题是否超“纲”上,稍难一点,活一点就大叫脱离了中学实际,没法教。
高考的形式也很机械、单调,没有跳出旧框框。其基本形式,如填空、问答、论述等,都是自古以来科举考试中一直沿用的贴经、墨义、论策等老办法,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高考中的竞争很激烈,好多省、市、区的县区以及部分中学教研室,实际上成了“考研室”,专门研究如何使自己管辖的学生增强应付考试的本事。在中学的几年里,师生几乎都是在循环往复的频繁考试和应试教学中度过的。这样考试选拔出来的新生,不是“高分低能”,便是缺乏创新精神,不利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难以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
如何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改革包括考试内容和形式在内的高考制度呢?有三点可供参考:
第一,实行高中毕业会考制,尽量减弱高考对中学教学的影响。应当明确,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而不是衡量学生能不能毕业的水平考试。因此,在高考前应当先实行高中毕业会考,由教育部制定全国统一的考试原则,参照这个原则,各地结合具体情况,以省、市、区为单位统一命题,统一组织会考。凡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凡作为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都应列入会考科目。为减轻学生负担,可以学完一门考一门,成绩记录在案。各科考试合格的准予参加高考,不及格的可以补考,补考及格的准予毕业,但一般不能参加高考。会考成绩可按一定比例计入高考总分,以便克服一次考试决定取舍的不足。在会考基础上实行的高考,可以更多地照顾大学的专业特点,减少考试科目,主要考那些同所报专业关系密切的科目。高考的成绩也不是全部计入总分,而是同会考成绩甚至平时学习一起综合考虑。考试的内容范围,以中学教材为基本范围,但不搞“唯教科书是从”,要有灵活性。
第二,采用现代化的考试手段。实行两次考试,时间紧,任务重。这就需要借助于现代化的考试手段。特别是第一次会考,可以考虑全部或大部采用选择题,由电子计算机评卷、计分。高考也可以尽可能多地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各科比例可以有所不同。对选择题的不足之处,除可以辅之以简答题、小论文等考查形式外,还可以适当增加口试、面试等测试项目。
第三,以“出活题,考能力”为命题方向,提高试题质量。由于高考改革涉及面广,影响大,即使目前已有了一些较好的改革建议和方案,还是不能在近一二年内全面实行,现行的指导思想和办法,还会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注意“出活题,考能力”。所谓出活题,就是在允许的知识范围内尽量把试题出得灵活些,让学习有潜力、智力发展好的考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今年的高考数学试题虽然也存在某些不足,但它毕竟是向“出活题,考能力”迈出了新的步伐。有的同志把今年的数学试题看成是克服死记硬背、改变“高分低能”的一个转机,是不无道理的。尽管这样做会使相当的考生一时难以适应,但只要明确这个方向,坚持下去,是肯定会见成效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