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从囚徒到先进工作者——记安徽省第五劳改支队工人朱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12
第4版()
专栏:

从囚徒到先进工作者
——记安徽省第五劳改支队工人朱俊
今年5月的一天,安徽省第五劳改支队召开表彰先进工作者大会。当大会主席宣布安徽省劳改局决定:给工人朱俊记大功一次、工资晋升一级,并在全省劳改系统通报表扬时,全场掌声雷动。一枚金光闪闪的奖章戴在朱俊胸前,他眼里闪烁着喜悦的泪花。是啊,他从一个因犯罪而被判刑的人,而今能成为全省劳改系统的先进工作者,心里怎能不激动呢?
朱俊今年五十岁,1954年被判刑后,一度曾十分苦恼,认为自己这辈子完了,整天愁眉苦脸。管教干部多次找他谈心,向他宣传党的劳改政策,才使他的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
1955年,他在河南修水库时,有一个被判刑一年的犯人,竟抗拒改造,偷了大队教导员的枪去拦路抢劫,最后被依法处决。他参加了宣判大会,受到很大震动:不好好改造是没有前途的。他便鼓起勇气向干部汇报了以前曾有过逃跑的念头。但出乎意料,领导不仅没有处理他,还在大会上公开表扬了他,并宣布:不予追究,不记档案。从此,他认识到,党和政府是真心诚意挽救自己的。他受到了鼓励,干劲更大了。水库工程结束时,领导给他记了功,授了奖。当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决心多为人民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由于他老老实实接受劳动改造,思想进步很快,并在劳动中做出了成绩,被减刑提前就业。此后,他更是一心扑在工作上。
1981年,朱俊转为正式工人。他为自己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而感到莫大的幸福。更加刻苦学习技术,在安徽第五劳改支队忘我地工作,决心为四化建设尽自己的责任。他所在的车间,压力机班产道钉的定额是五千五百个,而他生产的总在六千五百个以上。长年累月,天天如此。别人不愿开的机器,他开照样超产。仅去年一年就增产道钉二万一千八百五十七个,总价值一万八千五百元。
他还精通瓦工技术。近几年来,无论是在三九严寒,还是在仲夏酷暑,朱俊坚持义务维修锅炉。炉内七八十度的余热,他照样爬进爬出,汗水淋漓,满身是泥。仅1983年他就为此用了四十七个星期天。
修旧利废,注重节约,成了他的习惯。平时上下班的路上,或者打扫车间内外卫生时,他总是留心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几年来,共给国家出售废旧物品一万余斤,价值五百多元,他如数上交给厂里。
他动员别人一起把旧道钉改为螺帽料,一年就为国家节约钢材三四十吨;他与外地有关部门联系,使厂里以前用来铺路的氧化铁屑成了一家炼钢厂的宝贵原料,每年增收一万多元。
在表彰会上谈自己的体会时,他感慨地说:“我做梦也未想到我能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一员!这是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伟大,是管教干部倾注心血的结果。” 杨国辅 董联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