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波哥大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12
第6版()
专栏:

波哥大散记
本报记者 朱满庭
波哥大象镶嵌在安第斯山脉上的一颗绿宝石,座落在东、中两条支脉中间海拔二千六百米的高地上。这一带地势平缓,只有一道相对高度为三四百米的山梁,市区便在山的西麓,顺着山梁的南北走向展开。由于地势高,再加上雨水勤,波哥大虽靠近赤道,却一点也不热。波哥大人风趣地说,我们这儿的四季在一天之中。一下雨,气温下降到十摄氏度以下,是冬天。若是阳光明媚,气温也高不到二十摄氏度,便是夏天。其实是四季如春。良好的气候条件使这里草木终年葱绿。
波哥大市的建筑布局疏密有致,除了市中心一带建筑物较高外,一般屋宇都不太高,不太稠密。公园、运动场等各种绿地很多,各种常绿树木在街道两旁迎风摇曳。因此,这个拥有近五百万人的大城市相当秀丽清新。市中心在两座并立的姊妹峰下。一座叫蒙塞拉特山,山顶有座白色哥特式小教堂;一座叫瓜达卢佩,山顶立着基督的石雕像。这两座山,阴雨时山色空蒙,晴天里满眼苍翠,给整个城市更平添了许多生气。
波哥大城郊是“萨瓦那”,意为热带草原。我们去北郊参观时走了五六十公里,只见公路两侧的原野上到处铺满了绿油油的青草,绿得使人心醉!近年来“萨瓦那”地带兴起了鲜花种植业。白色的塑料花棚到处可见。听说,鲜花是夜间采摘,凌晨便由专机运往国外出口,一年能赚一亿多美元的外汇。
波哥大是西班牙人在南美最早建立的城市之一,至今已四百多年的历史。波哥大是殖民时代南美的文化中心。市内有十八世纪修建的国立图书馆、天文台、植物园等文化设施。哥伦比亚独立后,许多西班牙王公贵族的高大住宅改修成了博物馆。也许是这个缘故吧,有人便把波哥大称为“南美的雅典”。
在主人和市旅游局一位小姐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著名的黄金博物馆,确切地说是哥伦比亚各地印第安文化的金器博物馆,收藏了各种金器二万九千多件。西班牙征服者到来之前,哥伦比亚各地的印第安人部落都有用黄金做首饰、祭器、随葬品的习俗,制作了大量的精美金器工艺品。这些金器后来便成了西班牙殖民者的掠夺对象。1939年,哥伦比亚共和国银行建立了这个博物馆,开始搜集工作,以展现古代印第安文明。在博物馆二楼大厅里,导游的小姐先向我们逐一介绍了各橱窗里不同印第安部落制作的各种金器,然后把我们带到大厅中央一间象保险柜一样的展室门前。进入门内,一片漆黑,然后室内灯光突然明亮,十几个壁橱里的数以千计的金器一下子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各种金器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使人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异的天地。在这闪闪的金光中,我们也看到了古代印第安人智慧的光芒。令人惋惜的是,制造这些金器的十多个印第安部落,已被残杀殆尽,今天只有一个部落还有后裔。
波哥大还有一座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居住过的别墅。1819年8月,玻利瓦尔率军胜利进入波哥大。同年年底宣布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玻利瓦尔在波哥大的住所现在改成博物馆,成为人们凭吊这位历史人物的地方。玻利瓦尔当年在庭院里亲手栽种的一棵树,依旧枝繁叶茂。
波哥大市的南面称为玻利瓦尔城,其实它与玻利瓦尔并无关系,而是波哥大贫民区的统称。拉美各大城市由于农村人口的盲目流入,几乎都有这类贫民区。我们会见市长先生时,他为让我们了解波哥大市的全貌,主动提出让我们去看看玻利瓦尔城,并亲自安排城市发展计划部门的一位官员作我们的陪同。
玻利瓦尔城分散在几个小山包上。陪同的官员介绍说,这里居住着大约一百多万人,人口密度大,居住条件差,尤其是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跟不上,市政府正在积极设法加以解决。这里的老居民区已有五十年的历史,新的则是近两年才发展起来的。我们去参观时天刚下过雨,区内的土路泥泞不堪,来往的公共汽车很多。太陡的山坡上则有私人经营的吉普车,把人送到山上去。老区的房屋似乎还过得去。新区的就十分简陋了,用泥砖、石棉瓦、旧铁皮作材料,五花八门。政府目前已购置一些地方,建房低价出售,还作了进一步整治的计划。
当我们的车子最后开上一个黑黑魆魆的山包时,天已经快黑了。向城北望去,那边是一片辉煌的灯火。第三世界国家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差别,我们在这里切身地感受到了。(附图片)
波哥大市的中心区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