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比赛与创新——第一届全国杂技比赛随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17
第8版()
专栏:

比赛与创新
——第一届全国杂技比赛随感
夏菊花
第一届全国杂技比赛,不久前在兰州举行。这是一次高水平、有创新精神的杂技盛会。
比赛中,大多数优秀的传统节目,在表现技巧上有新的突破,风格上有新的变化,创作上有新的成就。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参加比赛的五十多个节目中,属高难技巧的有九十六个,其中近年来创作的高难技巧就有六十个之多。
在比赛中,一些优秀节目力图在表演上努力探索、尝试各种新的风格、形式,来丰富节目内容。如《车技》一项,虽有三个单位同时演出,但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再如古典风格的《?板凳》,有现代气息的《大球技巧》等,都力图通过不同风格,来表现不同类型的节目。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节目普遍重视了表演的形式美。解放初期的杂技表演只是上台一鞠躬,演出象练功,光讲耍、变、练,不太讲究综合艺术运用。现在的一些节目,调动各种艺术手段,烘托渲染,使杂技艺术更见光彩,成为一门有强烈美感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但是,我觉得,目前对杂技如何创新所作的大胆尝试,也有些问题值得研究,如在表现手法上,有的是在节目中出场加段舞蹈,中间加几个亮相;有的拼凑几个节目中的部分技巧,组成一个“新”节目或“新”技巧动作,有的用其他艺术形式来替代杂技技巧表演等等。杂技艺术究竟怎样才是创新?有人认为,在技巧上有新的突破、发展和提高是创新;在表演上有新的形式出现也是创新;用新的器材编组的新节目更是创新。这当然都值得肯定。但任何艺术品种在进行创新时,总要首先考虑如何突出本品种的特征。创新如果脱离了本品种的艺术特征,就混淆了与其他艺术品种的区别了。
然而,杂技又是一项表演艺术,如一味地追求纯技巧的高难,而不注意塑造一定的优美的艺术形象,使那种“高难技巧”让人感到恐怖、残忍,没有任何审美价值,也不能成为一种观赏艺术。因此,杂技创新,必须要突出杂技的特征,同时也要注重塑造艺术形象,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艺术手段,注意舞台美术、动作,音乐与造型的和谐。让杂技以完美的艺术形象呈现在观众眼前。
杂技表演中美的形象,并非能用其他艺术品种来替代,而是要努力挖掘它自身的形式美,诸如技巧画面美、动作造型美、运动韵律美、演员形体美、精神气质美等等,将这些进行和谐统一地编织,就能成为有较高审美意义的表演艺术。同时,作为一门艺术,在表演时还应注意动作的稳定性。
杂技艺术表演,是需要演员在一瞬间完成一些高难的技巧动作。这就要求演员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有表达完美艺术造型的能力。演员的力量、速度、反应、平衡等基本素质好,才能胜利完成。杂技节目中有许多高难技巧很难掌握,必须要以千锤百炼、锲而不舍的精神去掌握它、控制它。因此,在演出中每一次“抛妥”(即失误),都是对杂技艺术魅力的削弱。当然,从实践来看,较难达到百分之百的“保妥”(即成功)。但这应该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