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以民养军” 经济自主——访中国航空附件研究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19
第3版()
专栏:

“以民养军” 经济自主
——访中国航空附件研究所
本报记者 陈祖甲
历来靠国家拨事业费支持的军工科研机构,能不能通过改革,实行有偿合同制,逐步达到经济自主?
记者最近访问了中国航空附件研究所。这个研究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把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他们军民结合,以民养军,逐步做到了经济自主。这是目前科技体制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又一类典型。
高级工程师、研究所所长杨燕生带领记者参观了各个研究室。这个研究所有一支相当强的技术队伍,拥有几百台金属切削机床,在飞机液压控制系统、飞机环境控制等专业方面,具备较强的科研设计和试制能力。前些年,研究所任务不饱满,一些科技人员闲着没事干。根据中央关于军工技术转移民用的精神,他们开始在开发民品方面进行探索。
中国航空附件研究所在开发民品的时候,一开始就注意结合本所的科研发展方向,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选择开发技术难度大、国民经济急需的民用产品。这叫做“工艺相近,技术相通”。应用航空涡轮膨胀制冷技术回收油田伴生气就是其中的一项。
到过油田的同志都知道,当乌黑的石油从地宫里被开采出来的时候,总是伴随着喷出一些气体,其中就有能用作化工原料和民用燃料的混合轻烃。据行家们计算,每开采一吨原油大约有五十到二百立方米伴生气。如果全国生产一亿吨原油,伴生气可达五十至二百亿立方米,其中含混合轻烃七十至二百八十万吨。过去,采用氨蒸发制冷技术回收轻烃,不仅工艺复杂、耗电多,而且每套设备需投资一千万元,占地又多,建设周期长。这种技术难以推广。大量的混合轻烃在油田点天灯,白白烧掉。1977年,石油部门了解到国外用航空涡轮膨胀制冷技术回收伴生气,投资少,收益大,就向研究所提出了要求。
虽说油田用的涡轮膨胀制冷设备,同航空用的设备在技术原理上是相通的,但零部件多少,规格大小,寿命长短却大不一样,需要重新开发。以寿命来说,航空涡轮膨胀机只要能持续运行三百小时就能满足要求了,油田用的涡轮膨胀机的寿命却要长十倍、几十倍。为了开发这项民品,杨所长带领技术人员深入油田现场调查,到大庆油田冒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进行试验,同工人一道蹲简易工棚,守机值班。有的技术人员一年中有六个月在现场度过。不久,他们研制成功属国内首创的混合轻烃回收装置。1981年7月,他们试制的第一套装置在中原油田正式运行,每天处理伴生气五万立方米,回收轻烃五吨,收益二千五百元。投产运行后第二年已回收了二千三百吨,实际销售收入达一百二十多万元人民币。一位中央领导同志看到有关报告之后,作了批示:“此事请予支持,这又是一项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的成果”。杨所长告诉记者,经过几年开发,轻烃回收装置已初步发展成一个系列,涡轮膨胀制冷机共有四个型号,十四种规格,成为所里的支柱产品之一。到今年年底,他们将向全国油田提供各种规格的二十四套装置,总处理伴生气十四亿立方米,全部投产后,可为国家增加产值一亿元。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显示了它的威力。
我们随着杨所长来到一间足有六七十平方米大的陈列室。这里布置着研究所近几年开发的民用工业产品,除了规格不同的涡轮膨胀制冷机外,还有形成系列的大小伺服阀、汽车刹车片、离合器片、压阻式固体压力传感器等等。这些产品都是用研究所现有技术开发的,有些还获得部科研成果奖、国防科研成果奖和国家经委优秀新产品奖。研制民品增加了研究所的收入:1983年民品产值比1978年增加了十六倍之多。今年,他们已被列为科技体制改革的试点,将全部取消事业费,实现经济自主。
开发民品,经济自主,会不会影响军品科研任务呢?开始,中国航空附件研究所的部分同志也有些担心,怕民品挤了军品,怕改变研究所的技术发展方向,怕民品吃了科研费等等。几年的实践经历已经有了明确的结论:这些担心都是不必要的。只要在开发民品的时候,紧紧抓住工艺相近,技术相通这一原则,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开发民品非但不会挤军品,相反,可以锻炼科研队伍,增加科研经费,改善技术人员生活,促进军品的科研。电液伺服阀是这个研究所的又一个支柱产品。这一技术在武钢一米七轧机上推广之后,节省了大量外汇,给研究所带来近百万元收入,而且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研究所的同志说,军民结合是加速发展军工科研的必由之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