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阅读
  • 0回复

怀念龙云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19
第4版()
专栏:

怀念龙云先生
王昆仑 楚图南
今年11月19日是龙云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他生前为人民做了好事,为民革和民盟工作尽了心力,是值得我们怀念的。
龙云先生出生于彝族土司家庭,早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以后在滇军中历任重要职务,在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下,参加过讨袁、护法斗争。1927年起,他掌握云南军政大权,并宣布响应北伐。大革命失败后,龙云先生虽然接受国民党政府的任命,但是对蒋介石的排除异己,始终怀着很大的戒心。蒋介石曾经几次利用机会,企图控制云南,都因受到龙云先生的抵制而没有得逞。
抗日战争开始后,龙云先生积极响应,派出部队参加抗日。他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主张团结对敌。武汉沦陷后,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先后发动三次反共高潮,龙云先生在云南没有附和这些阴谋活动。当时,随着北方一些大学的内迁,大批进步教授和青年学生集结在昆明,给这些地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带来了新的活力,使运动得以蓬勃地开展起来。中国共产党派华岗同志到昆明,同龙云先生建立联系,进行帮助,使他对蒋介石翦除地方势力,排斥异己的一贯手段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抗战期间,昆明一度成为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是同龙云先生的同情和支持分不开的。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后,经过有关同志的联系,龙云先生和刘文辉先生秘密加入了民盟。这样,民盟在云南发展组织和开展工作有了比较有利的条件。当时民盟组织在云南工作比较活跃,在群众中有比较广泛的影响,配合共产党的领导,对推动抗日民主运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正是因为这样,龙云先生同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也就日益加深,并趋于激化。蒋介石知道,要控制云南,镇压民主运动,龙云先生是必须翦除的对象。因此,在抗战刚刚取得胜利的1945年10月,蒋介石就指使他的嫡系部队,在昆明发动突然袭击,进攻龙云先生的寓所。由于蒋介石的军队已经控制了昆明全市,龙云先生无法脱身,最后不得不在武力胁迫下离开云南,去了重庆,后来又被挟持到南京。
龙云先生在重庆和南京时,名义上是国民党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地位似乎很高,实际上只是个虚名,是蒋介石掩人耳目的手段。他处处受到监视,行动不得自由,处于被软禁的境地。那几年,他是很痛苦的,一直希望能够早日摆脱羁绊。也就在这期间,通过各种渠道,他得到了一些朋友的照顾,并看到了《新华日报》,了解到共产党对时局的看法和政策,使他在逆境中受到鼓舞和温暖。到1948年底,蒋介石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国民党内部人心惶惶,龙云先生利用这个时机,化装秘密离开南京,取道上海,转赴香港,终于逃出了虎口。在香港,他和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联系,并经李济深先生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被推选为中央委员。1949年,渡江战役开始前后,龙云先生在香港几次派人到昆明同卢汉先生联系,积极推动云南部队起义,迎接解放。12月9日,当解放大军向西南进军之际,卢汉先生率部宣布起义,云南得以和平解放。
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开幕之前,龙云先生来到北平。他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云先生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常务委员、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党和人民的委托和信任,使他深受感动。尽管他年事已高,仍然积极工作。在解放初期,他协助党和政府安定西南地方的社会秩序,维护民族团结,恢复和发展生产。在土地改革和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他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受到了人们的好评。他经常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协商,并且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他重视民革工作,对民革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作出了不少贡献,并同民盟同志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在这期间,我们和龙云先生有了更多的交往。他目睹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欣欣向荣,心情非常兴奋和愉快。每当他谈到云南在短短几年内,肃清匪患、禁绝鸦片、生产发展、文化日益繁荣,总是心驰神往,感佩不已。
1957年,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龙云先生也被波及,受了许多委屈。其实,当时他的一些被批判的观点,基本上是正确的,有些是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也是正常的。尽管这样,龙云先生并没有动摇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1962年,龙云先生因病逝世后,周恩来总理亲自关心龙云先生的后事和丧礼,在当时可能的条件下,做了安排。我们都参加了龙云先生的丧礼,并会见和慰问了他的家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龙云先生的被错误处理的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予以改正,恢复名誉。我们知道以后,都为龙云先生感到十分欣慰。对于龙云先生一生的贡献,人们是不会忘怀的。
今天,我国各族人民正在学习和贯彻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全面改革经济体制的步伐,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祖国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充满生机,充满希望。龙云先生有知,必将含笑于九泉。
龙云先生生前十分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并为此做过不少工作。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支持和欢迎。中央领导同志又明确指出,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台湾问题。最近,中英两国就香港问题达成协议,体现了我们用“一国两制”解决这个问题的构想,更引起巨大的反应。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已经成为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十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民意志不可违背。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利益为重,对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坚信,龙云先生生前盼望的那一天,是一定会到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