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真切悲壮 催人奋起——文化部电影局和本报联合召开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座谈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19
第7版()
专栏:

真切悲壮 催人奋起
——文化部电影局和本报联合召开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座谈会
本报讯 记者李彤、通讯员童逊报道:由李凖、李存葆改编,谢晋导演的新片《高山下的花环》在京、沪两地试映,既以真切悲壮的深情感人泪下,又以雄浑激越的格调催人奋起,受到各界观众的一致好评。日前,文化部电影局《电影通讯》编辑室和本报文艺部联合召开座谈会,与会同志激动而兴奋地畅谈了对这部影片的观感和评价。
军事题材影片的重大突破
出席座谈会的同志认为,影片《高山下的花环》在真实、大胆地揭示现实中的尖锐矛盾的同时,热情讴歌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刚刚从者阴山、扣林山前线访问归来的总政文化部顾问、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刘白羽认为:这部影片是使人心灵震动的艺术,它是军事题材电影的一个突破,把我们的电影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电影保存和发展了原小说中的勇敢精神,以广阔的视野、非凡的魄力,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全局。一位烈士血洒疆场,却需要老母弱妻来还债,这个矛盾不是非常尖锐吗?这种矛盾典型地体现了这个特定时代的历史的真实。因为这种矛盾是新事物诞生的痛苦,是历史前进中的障碍,如果不接触它,就没有真实;如果不展示它,就没有深刻。艺术在发掘民族美德之井,但没有矛盾就没有人物的性格、命运、遭遇,也就没有成为作品灵魂的深刻、巨大的思想内涵。正因为矛盾揭露得深,才具有震动观众心灵的力量。文化部副部长丁峤说:这部影片艺术魅力的根本之处在于真实,真实地反映了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军队、伟大的人民,在悲壮的基调中昂扬着时代的精神。影片是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颂歌,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的军队,这支军队正是我曾经非常熟悉的八路军、新四军,但又具有八十年代的特点。影片还真实地表现了我们的人民,梁大娘是千千万万群众的代表,显示出群众对我们党是多么宽厚。影片的真实还在于表现了新的一代,小“北京”堪称新一代军人的代表,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总之,影片基于生活的真实,不回避矛盾,敢于揭示矛盾,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生活。文学评论家阎纲说:这部影片增强了我们民族的自信心、军人的自信心和艺术的自信心。他认为影片的突破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军内矛盾上有突破。为什么不可以在英雄主义的前提下大胆揭露非英雄主义、反英雄主义的东西?只在理论上说通不够,要在实践上突破。二,正确处理了英雄和群众的关系,缩短了英雄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英雄们不是高不可攀。影片很潇洒地描写了英雄的感情世界、心理活动和心灵深处的矛盾,这在以前几乎是禁区。试想,要是把靳开来性格的这一面都删掉,他还能感动人吗?三,较好地处理了艺术和观众的关系,做到了雅俗共赏。他表示,为了这些突破,要向摄制组三鞠躬!本片的改编者之一、作家李凖谦虚地说:这个戏可以说是一真遮百丑。只有真实的作品才有力量,不要害怕真实,不要怕揭露矛盾,否则作品就没有生命力。希望我们的文学、电影一定要向真实不断迈进。
表现了军人和人民的真情实感
与会同志认为,影片的成功在于编导者敢于并善于充分写情,写人的真实感情,写战士的真实感情,以悲剧的处理而给人以崇高感,其艺术感染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许多同志讲述了自己在看片时动情垂泪,看过后心潮久久难平的感受,有的同志在发言过程中激动得哽咽难言。曾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荣立三等功的某部宣传干事、现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员雷铎,在向创作人员行军礼之后说:观众的眼泪不一定是一部作品成功的主要标志,但它是标志之一——作品征服了你的感情。整个影片贯穿着一种深沉的、甚至很沉重的调子,是悲剧,尤其后半部,是悲剧;又是正剧,是寓壮于悲、既悲且壮的一部正剧。悲剧和正剧内在美的感染力一面使人深思,一面又使人在悲哀、苦楚和痛切之中,产生一种振作和奋起的感情冲动。影片以真实而感人的气氛描写了那场战争,充分体现了军人的价值,将引起广大观众对军人赤子之心的理解与共鸣。影片的真实可信不仅在外部描绘,更在内在的感情抒写——对人情的大胆抒写,于是使军人与军人家庭的悲哀与豪壮紧紧地揪着观众的心。可以说,这是一部很写实的现实主义的电影,戏集中而强烈,有如浓墨重彩的写实风格的油画,大西北那高亢与哀怨的嘹亮唢呐。刘白羽同志说:艺术毕竟是诉诸感情的,但感动有轻浮的感动,有凝重的感动。凝重的感动扣人心弦,催人泪下,这种感情将化为观众的血肉、精神和生命。观众的泪水是不会白流的,悲剧唤起崇高,悲剧展示希望,悲剧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升华。这不是生活的消沉,而是生活的奋起。
艺术手法上的新探索
与会者对这部影片在电影艺术手段运用上的成功也给予了热情的肯定。电影理论家程季华认为:从艺术上看,这或许是谢晋同志到目前为止最好的一部影片,它留下的遗憾是比较小的。影片各方面配合完美,例如现在的完成片同文学剧本基本吻合,这很不容易,说明剧本的文学基础非常牢;演员的表演也很成功,组成了动人的系列形象,真是人各有貌,每个人都演出了各自的性格特点。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兼摄影师蔡继渭说:影片的艺术手法是朴实的,但也很丰富,有着交响乐一般的和谐性。例如闪回手法就运用得恰到好处,不象有的影片那样滥,使人厌烦;一些细节的安排也颇具匠心。
以德树人的生动教材
这部影片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准备把它作为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生动教材,向全国青少年推荐。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源潮在发言中说:这部影片里的人物,有一种从银幕走入人们心灵的力量。在梁三喜、梁大娘、韩玉秀、雷军长、靳开来身上,我们看到了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美德。作为社会进步的正确倡导,每个时代都要有自己的学习典型,每个时代的青年也要有他们心目中的文学榜样。《花环》是一部以情感人、以德树人的好片子,它将使青年人思考做人的准则,思考人生的价值。它可以成为全国青少年的一部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品德教育的好教材。他还代表青年人希望有更多的电影艺术家成为这一代青年振奋和进步的先导。北京制浆造纸实验厂青年女工阿拉塔从“祖国是我的,也是你的”这句台词受到震动,表示只有把一切献给祖国,才能不辜负烈士的期望,告慰九泉之下的英灵。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朱建龙感谢摄制组为青年、为社会制作了这样一部感人肺腑的好影片,庆幸我们也有了可以和国外某些较为优秀的战争片相媲美的军事题材影片。
影片的导演谢晋在介绍了身经百战的将军和为国争光的中国女排成员的观感之后,谈了自己的创作体会。他说:我这个人有很多缺点,但爱国这一条是非常强烈的。看到外国电影的艺术水平比我们高,我是很不服气的。难道外国导演的水平就一定比我国的一些导演高吗?都是因为前些年极左那一套,使我们经济落了后,艺术也落了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拍出好影片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中国出大片子的时代到了,《高山下的花环》是我拍得最顺利的一部戏,就是一个证明。过去总说中国电影表演痕迹重,原因在于演员大部分来自舞台。但这次我们的演员百分之九十都是话剧界的,为什么舞台表演的痕迹就比较少呢?这也是值得总结探讨的一个问题。
座谈会由包同之、缪俊杰同志主持。影片《高山下的花环》的摄影师之一沈杰,主要演员吕晓禾、何伟、王玉梅、盖克、童超等也出席了座谈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