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河北水产所突破国内外长期未解决的难题 淡水人工繁殖梭鱼研究成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20
第3版()
专栏:

河北水产所突破国内外长期未解决的难题
淡水人工繁殖梭鱼研究成功
本报讯 河北省水产研究所进行淡水人工繁殖梭鱼的研究,最近获得成功。
梭鱼属鲻科鱼类,肉质细嫩、富含脂肪、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上等食用鱼。梭鱼又是一种广盐性鱼类,具有食物链短、生长快、商品价值高等优点,是极有养殖价值和前途的鱼种。但是,梭鱼是在海水中自然繁殖的,尽管世界上许多国家研究三十多年,梭鱼的人工淡水繁殖问题一直未能突破,关键问题在于它的“淡水不育症”,即在淡水中培育的亲鱼不能达到性成熟。因此,梭鱼的人工繁殖被列为国际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七十年代初,我国水产科学工作者用“海水过渡”的方法,一定程度地解决了梭鱼的人工繁殖问题。但这个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在无海水的广大内陆地区,则必须配制人工海水,大量的人工繁殖便受到影响。
河北省水产研究所自1981年起开展梭鱼人工淡水繁殖研究。他们采用药理学方法,不需进行产前“海水过渡”,在内陆封闭型淡水坑塘中经催产后得鱼苗十万尾。为了验证这项新技术的可靠性,他们扩大试验,1983年得苗二十万尾;1984年进而得苗六十四万尾,并成功地培养出长九厘米、重七克的幼梭七万八千尾,终于突破了国内外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难题。
梭鱼在淡水中人工繁殖技术的解决,不仅为我国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对鱼类人工育种研究也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林哲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