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正确对待西方国家的经营管理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23
第5版()
专栏:

正确对待西方国家的经营管理经验
高尚全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必须认真总结我国的历史经验,认真研究我国经济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同时必须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认真贯彻中央的这一精神,对于改革经济体制上僵化的模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个新问题。社会主义各国都在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于它们的经验我们要注意借鉴,但由于每一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在某一个国家比较合适的经济体制,比较成功的经验,对另一个国家就不一定是合适的。因此,我们必须按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正确对待外国经验的原则,解放思想,走自己的路,才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过去,我们在对待外国经验的问题上有过这样的情况:重视东方的经验,忽视西方的经验;重视西方的生产技术经验,忽视西方的经营管理经验。其主要原因是怕削弱社会主义,怕导致资本主义。《决定》打破了旧的框框,明确提出了必须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这是一个突破。如何对待西方国家的经营管理经验,确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一,学习西方经营管理经验,是现代化、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经营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同现代化、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社会化大生产以及科学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等方面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是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的。经营管理方法同社会制度不是等同的,而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资本主义的有些经营手段和管理方法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特有的,这些我们当然不能学。但是,有些经营管理方法并不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特有的,同剥削他人劳动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种经营管理方法,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是人类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共同文明成果。这种经营管理方法不受资本主义制度的制约,可以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运用。马克思曾经说过:从事企业管理的劳动是一种生产劳动,“只要这种劳动不只限于剥削别人劳动这个职能;从而,只要这种劳动是由作为社会劳动的劳动的形式引起,由许多人为达到共同结果而形成的结合和协作引起,它就同资本完全无关,就象这个形式本身一旦把资本主义的外壳炸毁,就同资本完全无关一样。”(《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35页)即使是同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相联系的经营管理方法,也要作具体的分析。列宁在论述泰罗制的时候说:“资本主义在这方面的最新发明——泰罗制——也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来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等等。苏维埃共和国在这方面无论如何都要采用科学和技术上一切宝贵的成就。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取决于我们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机构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列宁选集》第3卷第511页)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经过了几百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经验。我们应当学习它们的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拒绝这种学习,是一种愚昧落后的表现。
第二,学习西方经营管理经验,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决定》突破了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发展商品经济、运用价值规律和经济杠杆方面,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既有着根本的区别,如所有制不同,性质、目的不同,运用的范围和规模不同;但是,也有共同的、可以借鉴的东西。例如在运用税收、信贷、利率等经济杠杆方面,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积累的一些具体经营管理方法对我国是有参考价值的。过去我们对利息的观念很淡薄,一方面资金积压,一方面又要付高利息到银行里借钱,缺乏“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而资本主义国家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又如,发展商品生产,就必然会有竞争。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竞争当作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在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的改革中,实行招标承包制,有的同志就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办法,我们不能用。实践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今年新开工的工程有一千六百多项实行了招标承包,建筑面积达一千多万平方米,招标承包的工程工期一般缩短了20%,工程造价降低了8%左右,节省了大量建筑材料,显著地提高了经济效益。这充分说明资本主义用过的办法,只要是科学的,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三,学习西方经营管理经验,是搞活企业的需要。企业缺乏活力,是现行经济体制弊端的一个集中表现,也是造成企业经济效益很低、损失浪费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增强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决定》明确了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为资本家所有,但资本家往往委托一些有能力的经理去经营,本人并不直接经营企业,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开来,培养了一大批经理人才。实践经验证明,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也是应该适当分开的。今后各级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改变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状况,以增强企业的活力。
第四,学习西方经营管理经验,是实行对外开放的需要。我们国家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作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一百多年来的世界历史经验证明,经济问题决不是一国的现象,生产力由一国的社会化走向国际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代,国际间的经济技术联系更加密切;国外许多经营管理方法已经国际化、制度化。而我们现行经济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与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因此,经济体制不改革,经营管理方法不改变,就不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对外开放主要是向资本主义世界开放,向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家开放,当然也向社会主义国家开放,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在向资本主义世界开放中,我们要懂得资本主义的生意经,善于同资本家打交道,灵活地搞好各种谈判和签订好合同。要掌握国际市场、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善于在竞争中做到为我所用,互利互惠。
总之,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以天下之长,补己之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