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让革命传统世代相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24
第6版()
专栏:

让革命传统世代相传
本报记者 于宁
十分珍惜自己光荣的革命传统,十分重视对全体人民不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是我们《人民日报》代表团对朝鲜短暂的访问获得的深刻印象之一。
早在祖国解放战争结束不久,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就指出,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是保证革命胜利,保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问题之一。《劳动新闻》总编辑金己男同志告诉我们,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越来越多的成就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自主和平统一祖国事业的发展,劳动党更加重视革命传统教育了。
在著名的风景区、集雄伟与秀丽于一体的妙香山,我们看到一个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小的苗圃。时值初冬,草木凋零,看不出里面种的是什么。导游的姑娘洪今先介绍说,这里一共栽培着车前子、何首乌等十五种野菜和灌木。1947年5月11日,金日成同志来到妙香山,亲手采集了这些植物的种子,对周围的同志说:“这些都是我们在抗日战争时期吃过的。那时候我们在山上打仗,常常吃不到粮食,就拿这些植物的根、茎、叶、果充饥。其中有的还是草药,可以治病。”当地同志播下这些珍贵的种子,建起了这个小小的苗圃。每年,成千上万的学生、工人、农民、人民军指战员到妙香山观光游览,这个小小的苗圃在他们心田里撒下了继承革命传统的种子。在朝鲜的山山水水间,许多地方留下了金日成同志领导的革命志士的英雄事迹。如今,那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被很好地保护起来,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英雄的朝鲜人民发扬革命传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又创造出新的英雄业绩。这些新的英雄业绩不断为革命传统教育增添新内容。方圆一百公里的巨大的人工湖延丰湖,引来大同江水,使平安南道历来缺水的十二三千里平原上十万町步(公顷)的农田得到灌溉,年年农业大丰收。这是战后不久,朝鲜人民在金日成同志和劳动党的领导下,克服了极大困难,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完成的一项大工程。1968年7月,金日成同志到延丰湖进行现场指导,指示要树立一座石碑,把延丰湖的由来记载下来,让人们从中得到教育和鼓舞。在延丰湖畔,我们看到了用巨大的花岗岩制成的《平南灌溉记事碑》,上面镌刻的鲜红的字迹,向每一个前来观光的人展现了延丰湖那不平凡的历史,和朝鲜人民改造山河的英雄气概。在万景台,在战胜洞革命事迹地,在胜利汽车综合厂……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记事碑。它们就是一部部革命历史教科书!
教育人民不断巩固和发展朝中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是革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金日成主席在接见我们的时候说:“现在我们正在加强对后代的教育,让他们世世代代珍视朝中两国人民的友谊。”他满怀深情地回忆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流血的同志有几十万,其中包括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儿子毛岸英。……这样一个事实,朝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为了进一步增强朝中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党中央政治局决定改造、扩建友谊塔。现在,扩建后的友谊塔更加高大、雄伟、壮观。各地纪念朝中友谊的建筑物也得到很好的修缮或重建。安州郡人民在战后用水泥为志愿军建立了一座纪念碑。金正日同志来进行现场指导时看到纪念碑上有裂缝,就指示用石头重建一个,以作为永久性的纪念。现在,新的纪念碑正在加紧施工,将于今年11月底建成。郡党委要对党员和群众加强教育,为巩固发展朝中友谊作出新的贡献。
劳动党和政府非常注意培养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专业工作者。在万景台、主体思想塔、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国际友谊展览馆等每个革命史迹地,都有身着鲜艳的长裙的姑娘为我们讲解或导游。她们对所介绍的史迹如数家珍,满怀深情,深深感染了每一个来访者。据了解,她们都受过高等教育,大多数是金亨稷师范大学历史系革命史迹专业的毕业生。她们的地位相当于大学的讲师。
在妙香山热情地为我们导游的洪今先,就是其中的一个。她不但有丰富的革命史实知识,知道许多动人的民间传说,还有清脆甜亮的歌喉。在曲折的山径上,高大的松林旁,她为我们演唱了《南山青松》。这支歌是根据金日成同志的父亲金亨稷六十年前在敌人狱中所作的诗谱写的:
“南山那青翠的松树,
被埋没在霜雪之中,
朋友啊,你可知道,
虽经千辛万苦受折磨,
每逢阳春它会苏醒。
……”
歌声悲壮激越,声振峡谷,响遏行云,使我们不由得回想起朝鲜人民几十年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遗憾的是,那天我没带着录音机,否则我一定要把这动人的歌声录下来。(附图片)
妙香山的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小苗圃。
本报记者 于宁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