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金龙”游黄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26
第2版()
专栏:

“金龙”游黄县
迂广义 孙宜夫 徐建中
深秋时节,我们来到胶东半岛富饶的黄县采访,三十四岁的县委书记杜世成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说:俺黄县目前有两条龙,一条“黄龙”葡萄酒刚刚在起步,另一条“金龙”电扇已游遍了全县。
“金龙”电扇是怎样在黄县游动的?原来,黄县有个龙口镇家用电器总厂,过去是个机械厂,1979年底开始转产,1984年产量达到三十万台,速度惊人,质量可喜。1983年,轻工部组织全国电扇质量检查评比时,“金龙”牌三百毫米台扇一跃为第一名,被评为轻工部优质产品。1980年的产值为六百三十一万元,1984年就达到了五千六百万元。
“金龙”凝聚着全县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同时也为全县的乡镇企业铺开了道路。金龙电扇除主要机件由家用电器总厂生产外,它有一百一十三条“龙腿”“插足”全县的二十个乡镇,从业人员达到了两万多人,外协单位的固定资产原值相当于电扇总厂的两倍多。海岱乡上孟家村,过去只单一搞粮食生产,农民收入很低。近年来,当“金龙”游来之后,他们办厂为“金龙”生产接头、角轮等零部件,1983年的产值达到了八十万元,占全村总收入的40%以上,平均每户增加收入四百多元。
“金龙”的游动,为全县培养了技术人材,锻炼了队伍,使许多原来只会围着田头、锅台转的庄稼汉和农村妇女,如今成了乡村技术工人。东江乡九南村有个农民叫孙亦福,与三十七户农民集资三万多元办起了包装厂,专为“金龙”生产“龙袍”,这种塑料泡沫包装材料价廉质好。他们制图、刻模、翻沙、车、刨、铣、成型和维修全都是自己干,现已扩大到六十二人,1984年可创产值三十九万元,纯收入十六万元。
“金龙”象个“财神爷”,游到哪里,哪里就致富,它游遍了全县,全县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现已有三千多家,1983年产值二亿六千六百万元,比1982年增加了36.2%。
随着烟台市的对外开放,黄县决心外引内联,大干一场,以龙口镇家用电器总厂生产的“金龙”电扇为龙头,增加投资,扩建厂房,进一步发展整容器、空调器、吸尘器、微波器、电冰箱、灯具等一系列家用电器产品,把黄县建成山东省第一个“家电县”。(附图片)
图为黄县龙口镇家用电器总厂工人在组装“金龙”牌电扇。
 本报记者 徐建中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