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企业活力之我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27
第2版()
专栏:

企业活力之我见
京瓷股份有限公司社长 稻盛和夫
在中国推进现代化过程中,最重要的课题是怎样培植有活力的企业。这里我想根据自己的经验,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首先,怎样才能给企业以活力呢?人们常说,企业是由人、物、钱三要素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人。要使企业成长起来,并富于活力,就要想方设法使人变得有活力,只要这一点解决了,即使物、钱缺乏,企业也会具有活力,也会发展。
我们自1959年在京都创立公司以来,目前已发展到年销售额二千八百亿日元、纳税前利润七百三十亿日元这样的规模,被高度评价为目前屈指可数的企业。然而,创立之初只是一个有三百万日元资本、二十八名职工的小企业,以三百万日元资金和一千万日元借款用作设备和流动资金,根本想象不到企业会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情况,只想能发展成二、三百人的中小企业,就算很不错了。其所以能够出乎预料地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最大原因不外是全体职工富有活力。要想得到物质生活的幸福,除了拚命工作以外,是没有其它手段的。这就要公司职工们理解一个真理:如果不依靠自助,即自身的努力,创造出利润,我们是不可能富裕起来的!
辛勤工作以制造美好的产品,制造社会乐于接受的产品,制造一般人喜欢购买的产品,这就是企业的使命。仅仅为了赚钱而生产出来的东西,是卖不出的。一定要生产出价格和质量都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东西。因此,必须开动脑筋去确立新的技术,改进旧的技术,并探讨如何提高效率。全体人员都来下功夫,都来研究和参加企业的经营,为达到预定目的而共同努力。人们常说,天助自助者。自助精神是一切的根本,这一点如果全体人员能够很好地理解,并付诸实行,企业也就可以突破第一道关口,走上成功之路。
中国正在搞活经济。比如在农业方面,允许有自留地,允许在自由市场出售东西,以此来提高生产率。如果有了这样的体制,就有了搞活企业的条件,企业也就可以获得利润了。
其次,要搞活企业,必须实行合理化。通常一说到合理化,就会联系到自动化、机械化。可是,我们公司刚创立的时候,既没有买设备的资金,也没有引进技术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化并不是机械化、自动化,而是全体职工通过自己承担的工作,各自去动脑筋、找窍门。就是说,发挥出人类所具有的美好的智慧,来思考怎样才能更好、更多、更省、更快地制造出产品来,这就是合理化。如果错误地理解合理化,在企业内部还没有积蓄力量的时候,就大搞设备投资,是很危险的。从现状出发,把微小的改良、改革积累起来,把人的智慧发掘出来,不断提高效率,这才是最重要的。
经营者、技术人员、职工一道努力,集中众人的智慧去研究如何生产廉价的产品,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合理化。也就是说,不论社会制度如何,产品的出售价格通常都是在成本(制造成本)上,加上自己希望的利润,决定出来的。但这种做法,往往使出售价格订得过高,而不能成交。企业如何以低于社会通用价格的水平来生产产品,是最重要的事情。
这样做,就能造成一种良性循环:社会所能接受的产品制造出来了,事业发展了,利润也增加了。下一个问题则是把上述努力继续下去。也有这样的情况:取得了某种程度的成就就满足了,就不继续作出更大的努力了。这完全是错误的。在这个技术革新日新月异的时代,商品的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在某种商品畅销期间,就要探索下一代商品,开发新的技术,引进新的设备,经常用新产品来统帅生产,这样一种持续不懈的努力是不可缺少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