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读《人物》杂志一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27
第8版()
专栏:书林漫步

读《人物》杂志一得
栗正
《人物》杂志介绍了《红楼梦》法文译者李治华翻译这部文学巨著的情况(1984年第五期王德恒:《驾驶东方文学巨轮的人》),读后,甚为欣喜。孤陋寡闻,对这样一位译者,多年知其名而不知其人,这是必要知识的缺陷,一旦得之,解除疑问,自然高兴。引起我注意这一译者的缘由,是六十年代初和1980年,看过两篇介绍《红楼梦》外文译本情况的文章,在各种译本的众多译者中,中国译者寥寥,如李治华,以及为李治华译本作校订的浩然,何许人也,一无所知。
从王文才知道浩然并不是中国人,而是法国人安德烈·铎尔孟的中国名字。这位先生,曾是李治华的老师,是李译《红楼梦》的支持者和合作者;他担任过中法大学、北京大学的教授,是中法大学的创办者之一。在他的支持和指导下(还有李的法籍妻子的协助),李治华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完成了这项巨大的工程。该书的翻译工作,正式开始于1954年,1981年9月在巴黎出版。李有诗记此事:“胸怀壮志走他邦,迻译瑰宝不认狂。卅年一觉红楼梦,平生夙愿今日偿”。有跋云:“《红楼梦》法译本今日梓行,一世沧桑,几经辛苦;青春何在,而白发凋零矣!译此巨著,或可自慰慰人欤?”按李治华自己的说法,他翻译这部书,从“阅读、认识、理解到翻译”,其实是“整整一辈子的事情”。
法译《红楼梦》出版后,“一时间,轰动了欧洲文坛”,而译者的情况,中国人民在译本问世后三年才知道,未免是迟到的信息(专业工作者也许早知道)。应当感谢《人物》杂志和这篇介绍文章的作者,使国内《红楼梦》的广大读者,了解了这样一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和有重大贡献的译者的情况。还应当了解一下欧洲的舆论。瑞士《日内瓦报》发表评论感叹地说:“曹雪芹谈到他的作品时说:‘字字看来都是血’。随着时光的流逝,作者的血化作了甘露;这部著作犹如东方巨船,满载着奇幻的人物带给读者以无限的幸福。”《红楼梦》在国外“旧有令闻”,而法译本又新有令闻,这难道不使我们感到兴奋,不为有这样一位“驾驶东方文学巨轮的人”而骄傲?
读介绍李治华的文章,使我想到一个问题。作为专门性的《人物》杂志,除了加强对当今先进人物的介绍外,还应将那些对社会、历史有过贡献而不为大众所知的人物,或者曾经知名却已被人们淡忘了的人物,多多挖掘出来,加以介绍,这些人物的事迹,或大或小地反映整个社会历史活动的侧面,其人其事,能够提供我们研究历史的材料,许多好的精神,也可以为今天实现四化提供借鉴。即使是某些比较复杂的人物,如能实事求是地作出介绍、分析,又何尝不是用实际事实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第五期上同时介绍的翁文灏以及早先介绍过的林语堂、周作人等都是例子)。
我们希望:人物撰题争取多有新意,提供新的史料,力避搬太多的冷饭炒来炒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