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乐为改革献智谋——记定居无锡市的三位去台人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28
第4版()
专栏:炎黄子孙

乐为改革献智谋
——记定居无锡市的三位去台人员
本报记者 连锦添 穆扬
定居在江苏无锡市几位去台人员,分别为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回到大陆。他们在外漂泊了大半辈子,最后还是回故乡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天地。
市政协委员袁保伦先生,在台湾当过厂长。回大陆以后,他看到不少工厂在经营管理方法、劳动纪律等方面都有急需改进之处,常常献计献策。最近,他被增选为无锡民建的常委。我们一见面,他就兴致勃勃地谈起了过去他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一些“窍门”:
“在一个厂里,生产的人越多越好,管理的人越少越好;光卖死力不行,技术工人重要;要不断创新牌子,跟人家竞争。”他过去在台湾的那个厂子,原是做“黑人牙膏”的,生产的人多了,就改做抗菌素牙膏,最后生产一种特种胶布。袁先生说:
“我专门生产市场上紧缺而又没人愿做,或是别人还没想到要做的东西。我原来两手空空,就靠这些方法办起了小厂,并且由小到大。现在,国家允许私人办厂,无锡的社队企业很多,我这个生意经,对他们不无参考价值吧?”
曾经在台湾一家私人医院做过管理工作的黄先生,现在是无锡市国棉一厂职工医院的副院长。刚上任时,他担心只挂个虚名,不给事干。领导上放心地让他挑起了这副担子,他有职有权。黄先生说:“如今我担心的是自己有没有本事把医院搞好搞活。”上任以后,他看到医院问题成堆,亏损比较严重,也想来点改革。他采取堵“后门”、严格控制用药、加速库存药物的周转、改善病房条件,以及降低病人转院率等措施,一度扭亏为盈,使医院的经济情况发生了变化。
黄先生对我们说:“现行医疗体制急需改革。医院应该配备由正规院校培训出来的医生,但也不要绝对化。比如无锡有些多年行医的,经验丰富,却不一定有文凭,进不了医院。我想把合用的招进来。”
无锡国棉一厂是个拥有上万名职工的大厂,转院病人多,工厂的负担重。黄先生正设法增加一批病床,开设一些科室,添置医疗器械,来改善就医条件,减少转院率。他说:“台湾的医院只想赚钱,我们的医院既要考虑救死扶伤,又不能忽略经济效益。怎样才能使两者统一起来,这是我正在探索的一个问题。”
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图书馆是该院改革的试点,副馆长陈觉,是1964年以“考察员”身份到日本参加第十八届奥运会时,冒险回来的。据说,他很关心当前的体制改革,在这方面还真有点闯劲呢!
在陈觉的组织下,图书馆进行了一些行政管理制度上的改革,比如整顿劳动纪律;取消平均主义的奖金制度;评奖看出勤,看管理水平,看服务态度。为了方便学生,他还改进图书借阅方法,除一些珍本和孤本外,开架让师生阅读。
陈觉在台湾搞过多年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曾经是台湾新竹县府的社会教育股长。他觉得自己对于改革的形势比较适应,并且认为,台湾的某些经验,是可以为我们的改革所借鉴的。位于惠山脚下的无锡轻工业学院,离商业区远,生活设施较差。职工在这方面花的时间太多。陈觉大胆地设想,如能多抽出一点时间让人们处理积压的家事或者休闲,工作效率很可能会更高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