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我敬爱高士其同志——纪念高士其同志从事科普创作五十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28
第8版()
专栏:

我敬爱高士其同志
——纪念高士其同志从事科普创作五十周年
公盾
我十分敬爱高士其同志。因为他多年来虽然身体残废,却意志坚定。他年轻时代,从事科学实验中,因不慎受甲型脑炎细菌感染,以致全身瘫痪,手脚不灵,语言不清。而他却带着病残肢躯,于1934年为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创刊号,写下第一篇科学小品文。接着当李公朴、艾思奇同志主编《读书生活》杂志时,他又为这个刊物写了许多科学小品文。后来,由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了一部科学小品文集:《我们的抗敌英雄》。从那时起,半个世纪以来,他继续不断地写文章,直到今天他不间断地创作了五十年。五十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不算短暂,尤其值得人们庆祝的是在这五十年内,不管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进步文化,而高士其同志总是不顾迫害,写,写,写啊!他从写科学小品文到写科学诗,不怕风吹浪打,始终巍然不动。他在生活中排除万难和痛苦,表现出多么勇敢和无畏啊!他有钢铁般的意志,不怕万里迢迢,前往延安,尽管是一步一拐蹒跚地走着,走着,摔倒了又重新站起来,历尽万水千山,终于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回到了盼望已久的、亲爱的党的身边,并在延安入了党。他这种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地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真是难能可贵啊!
高士其同志是专攻细菌学的科学家,杰出的科普作家,中国科协的顾问。他经常关心中国科协和科普事业的繁荣发展,并提出许多建议。其中重要的建议之一,就是向党中央建议创办一个科普创作研究所,并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批准。这是一个对新兴科技事业探索的所在地。这个研究所的创办,高老煞费了苦心,他担任该所名誉所长。
只要对科普事业有利的工作,他无不关心、支持。解放以来他主编了多少套有益于人民的科普读物啊!比如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三家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家故事丛书,就是由高士其同志积极支持,并为它们写序言的。1978年我参加重建科普出版社的工作,他是最积极的支持者之一。1980年我到广州建立科普出版社广州分社时,他在从化温泉疗养院疗养,我打个长途电话对他家人说明我明天要去访问他。谁知那天一早他就在碧浪桥边的轮椅车上专门等待。虽然我们之间不能很好地对话,但他的行动使我感到激动。
在我担任科普出版社总编辑五年期间,他对科普出版社给予了大力支持,他整理出大批稿件来繁荣科普创作,支持我们,建议科学家写科普创作的丛书;他介绍一些优秀科普作品在本社出版。1981年我在北京师范学院讲科学文艺课,邀请他来校,表示支持,他欣然允诺地如约到来了。当时他的讲话稿,由秘书高仰之同志宣读。在讲话中,他特别强调和庆祝科学文艺能登上大专院校的讲坛的好处。
由于服了某些新药后,高士其同志的手较好地恢复了写字的能力,他内心充满了喜悦。已到八十高龄的高士其同志,又能亲自执笔写作,与人笔谈了。至今,他几乎从早写到晚,写他的回忆录等文章。有时半夜醒来,喊着要纸笔即兴创作。山西原平县科普书店开张,托我邀请高老用毛笔题“科普书店”四个大字。那天,他正住在医院里,鼻孔里插上进食器,气温在三十六摄氏度以上,满头黄豆般的汗珠直往下淌,我看了实在感动不已。我原建议暂时不写,等身体转健以后再写,但他却叫孩子做好一切准备,坐起来,拿起大毛笔很艰难地写了。他就是这样一丝不苟地、忠心耿耿地为繁荣与发展科普事业服务。
今年是《太白》杂志创刊五十周年,也是高士其同志科普创作五十周年。五十年来,高老的创作、诗歌(包括科学诗),何只千把万字!这次科学小品文竞赛结束后,有些同志为要出版《科技夜话》一书题了词,我以为,高老的题词,是几篇文字中写得最好的一篇。不仅文采好,内容也很新颖,既有哲理,又有诗意,使人觉得不愧是出于大手笔。临末请允许我用一首不高明的诗恭祝高老八十大寿和从事科普创作五十周年:
八十五十合有诗,
声光化电总相宜。
写尽人间科技貌,
我爱诗人高士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