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成名前的关心更可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28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成名前的关心更可贵
恼渠
有位有点名气的知识分子说:出名前照顾不足,出名后关心有余。这番感受是点中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中的一个偏向。请看有些单位的领导对一些未出名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态度:你要求入党吗,他说:“未经考验”、“还不成熟”;你要承担重任吗,他说:“胎毛未落”、“乳臭未干”;你要晋升调级吗,他说:“未见成果”、“资历太浅”;你要评选先进吗,他说:“孤傲清高”、“脱离实践”;你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吗,他说:“要求太高”,“不够客观”……当某知识分子克服重重困难,一旦出了成果,在刊物上发表了论文,这些人又突然“大转弯”:既采访、又照像;既请作报告又邀去座谈;既可评先进,又能当模范;既当人大代表,又当政协委员……反倒弄得人家应接不暇,苦恼不堪。这真有点象蒲松龄描写的一个叫胡四娘的弱女子,最初受尽了家庭的奚落,一旦发迹之后,“申贺者,捉坐者,寒暄者,喧杂满屋。耳有听,听四娘;目有视,视四娘;口有道,道四娘也”(《聊斋志异·胡四娘》)。
自然,知识分子作出了贡献,给予一定的荣誉是应该的,给予一定的关心也是必要的。但最难能可贵的,也是所有知识分子所盼望的,是多给些成名前的关心,他们更需要“雪里送炭”。女共产党员陈秀云之所以被大家誉为“有胆识骏马,无畏护良才”的“伯乐”,就在于她在安振东受迫害最严重、外界压力最大的时候发现了他,支持了他,保护了他。使安振东的报国之心有用武之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