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 海阳县生态环境开始好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29
第2版()
专栏:

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
海阳县生态环境开始好转
本报讯 记者张志业、通讯员崔鸣宣报道:山东省海阳县从本地实际出发,坚持以林为主多种经营,两年来在抓好宜林地绿化的同时,又退耕还林一万多亩,生态环境开始好转,林木茂盛,粮食丰收。
海阳县共有土地二百七十六万亩,除平原地二十六万亩外,全是山地或丘陵。过去由于林业资源被破坏,这里山瘠地薄。年年搞以粮为纲,在耕地上拚劳力,粮食亩产仅百斤左右。从1982年起,海阳县在两年半内退耕还林一万二千亩。现在,退出的粮田全部种上树木,并一律封山育林。加上最近几年大抓植树造林,全县有林面积已达四十万亩,林木覆盖率由“文化大革命”时的14.3%增长到17.6%。
为了使农民安心造林护林,全县90%以上的有林地落实了责任制。
海阳县还注意让造林育林者有利可得。山西头公社矮槐树大队,过去留在生产队里的楸树,统归大队所有,生产队因无利可得,把大树剪成了“钻天椎”,堰边地头萌发的楸树苗也被刨掉。后来,大队作出规定,对生产队地堰上的树,大队每年付给生产队补偿费,秋天清点,登记造册,年终兑现。结果,生产队留苗护树积极性增高,到现在为止共留苗三万七千多棵。
海阳县在退耕还林的同时,还投资进行开发性生产。过去由于山高路险,农民植树、育林和护林的积极性不高,以致山岗荒芜。从去年到今年,这个县先后投资一千七百多万元,修筑了长达三千一百公里的山路。农民上山整治土地、植树造林、施肥浇水都方便了。
到目前,海阳县的宜林地已基本实现绿化,每年生产各种果品八千多万斤。由于大搞绿化,生态环境开始向良性循环。过去,含有大量氯化物的海雾时常侵袭庄稼,现在,由于树木的抗御,这种危害已大为减少。退耕还林后,农民在较少的土地上进行集约生产,粮食产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逐年增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