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访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布立尔博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29
第5版()
专栏:科学家专访

“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访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布立尔博士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邓法奇 本报记者 陈祖甲
“我肯定地说,古代许多漂亮的玻璃是中国制造的。”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的罗伯特·布立尔博士经过几年潜心研究,得出了这个结论。
一个秋雨绵绵的下午,我们在北京西郊友谊宾馆,访问了前来参加1984年国际玻璃学术讨论会的布立尔博士。这位年逾花甲的大胡子学者,十年前,曾经担任世界著名的康宁玻璃公司康宁玻璃博物馆的负责人。后来,他辞去了这个职务,专心致志研究世界古代玻璃。他到过意大利、埃及等地,考察、收集世界上最古老的玻璃制品。近几年,他对中国古代玻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次学术讨论会上,他一个人发表了几篇研究中国古代玻璃的论文。
历史回溯到上一个世纪,那时候,“中国文化西来说”盛行。有人说,中国古代的玻璃也是从西方传入的。这种观点至今仍然影响着某些人的看法。
布立尔博士是不赞成这种观点的。因此,我们想请他谈谈看法。问题刚提出,这位豪爽的学者变得谨慎起来。他指了指在座的几位中国科技工作者,说:“对于中国古代玻璃的研究,我不能称为专家,你们中国有许多这方面真正的专家。我是想通过这次会议向他们学习的。”
在我们为采访作准备的时候,已经了解到,中国科技工作者在这次学术讨论会上,提供了好几篇论文,从中国古代玻璃化学组成、外观特征等几个方面,论证了我国战国时期就独立创制了铅玻璃。布立尔很称赞中国同行的工作。“我希望自己在美国的研究结果,能在中国实地考察和学术交流中得到印证。”
布立尔博士做了一些什么研究呢?我们请他作些简单的介绍。这次,他带来不少中国古代玻璃制品的幻灯片,有玻璃碗、杯、盅、印、蝉和观音像,时间从战国到明清。这些精致的艺术品,现在有的珍藏在加拿大多伦多博物馆,有的就藏在康宁玻璃博物馆。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玻璃,用的是最现代的科学手段。”布立尔向我们介绍了他的研究工作。为了知道中国玻璃的化学成分与别处的是否相同,他用原子吸收、半定量发射光谱术、电子探针等手段,对三十种各类中国古代玻璃进行定量化学分析,发现它们大多含高比例的氧化铅、氧化钡。“这是中国古代玻璃所特有的。”
布立尔还做了两方面的研究:一个是通过研究中国古代玻璃的粘度——温度曲线、软化点、退火点、热膨胀、密度、折射率等物理特性,了解到制造这些玻璃制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如温度等;二是同美国标准局一起对三十种中国古代玻璃样品作铅同位素比值测定。因为中国古代玻璃有高比率的氧化铅,而氧化铅有个特点,不同地区出产的氧化铅其同位素的比值是不一样的。由此,他们发现,三十种中国古代玻璃样品同一千二百种世界各地的古代玻璃制品的铅同位素比值差异很大。也就是说,这些玻璃中含的氧化铅的原料来自中国。据此,就可以了解玻璃产地。
“中国和世界上有许多科学家在探索未来,也有少数科学家在回顾历史,研究古代技术发展的过程。科学家回顾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未来。”正在我们听得入神的时候,布立尔先生讲述了研究中国古代玻璃起源的意义。
“你对中国古代玻璃研究工作有什么建议?”在访问快结束的时候,我们向布立尔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他略加思索,说:“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就是中国最早的玻璃产在什么时候?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用什么炉子熔炼的?产地在哪里?古代东西方贸易的情况如何?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需要包括自然科学家、考古学家、文物发掘家在内的各方面人士的合作。你们的祖先有如此高超的技艺,这是你们民族的骄傲。你们的研究已经得到了一些结果,有了好的开始,继续做下去,一定会有出色的结果。”(附图片)
布立尔博士(左二)在同我国科技工作者交谈。 石先茂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