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阅读
  • 0回复

广东育成四个新稻种 抗病强,亩产高,有的已大面积推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1-30
第1版()
专栏:

广东育成四个新稻种
抗病强,亩产高,有的已大面积推广
新华社广州11月29日电 (记者汪振华、通讯员陈斯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育成一批生产性状良好、抗逆性强、米质较好、经济效益显著的水稻新良种,并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
由广东农科院水稻遗传育种研究所于1981年育成的“丛芦51”和“双桂36”,同为早中晚稻兼用的优良稻种。三年来多点中间试验证明,这两个稻种的单季亩产能够超过千斤,最高可达一千三百斤以上,比已经大面积推广种植的著名水稻良种“桂朝二号”和“双桂一号”增产10%左右。“丛芦51”对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还有较强的抗性。它们的稳产性能和米质也比一般高产品种好。
广东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合作于1983年春在海南岛育成的“晚华一号”和“竹包384”晚稻良种,今年在广东中部和广西一些地区进行中间试验,效果很好,比目前南方稻区大面积种植的当家品种“包胎矮”可提早三至五天成熟,具有抗白叶枯病的特性,在同等栽培条件下,比当地大面积种植的典型晚稻良种每亩可增产五十斤左右,而且米质较好,受到群众欢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