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燕山深处山花开——记北京密云县不老屯乡业余评剧学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01
第8版()
专栏:

  燕山深处山花开
  ——记北京密云县不老屯乡业余评剧学校
  张平 易凯
国庆前夕,数千名观众正在密云县城文化宫广场观看一场特别的评剧演出。谁能想到,和中国评剧院许多著名演员联合搭台演出的,竟是本县不老屯乡业余评剧学校的一群农村娃娃。
半年前,当这所由中国评剧院、县文化局和乡政府联合创办的戏校开始招生时,一向僻静的不老屯乡发生了一场轰动。酷爱评剧的山区农民,做梦也没有想到戏校能办到家门口。短短几天,来自四方的八百余名考生云集考场,几经选拔,八十名欢喜雀跃的孩子被录取了。
让这些从未接触过评剧艺术的农村娃娃,仅利用早晚业余时间学艺,两年后组成象样的独立剧团,重重困难摆在戏校老师面前。一些年过花甲的中国评剧院的老演员,虽然都有几十年艺龄,但在这样条件的戏校任教,还是头一遭。就拿乐队来说吧,应试的孩子没有一个摸过乐器,连起码的简谱都不识。杨嘉林老师咬着牙,凭着听耳音,硬拔出十五个学生,教起来甭提多费神了。农村孩子,地方口音重、舌根硬,教唱腔的鸿云霞、喜彩雯老师日子也不好过。然而,这些孩子爱评剧、能吃苦、守纪律。每天天刚麻麻亮,老师还未起床,他们早就到了,自觉练起功来。练功没有地毯,他们就在硬地上扑腾,一个孩子不慎手臂脱臼,连叫都不叫一声。老师病了,孩子悄悄从家里拿来砂锅,送来菜、梨、鲜嫩的玉米……这一切,又给了老师多大欣慰,增加了多少信心啊。为了给孩子做示范,六十二岁的喜彩雯,竟也拿起了大顶。刚刚做过胆结石大手术的张元盛老师,拿出当年在“富连成”科班学艺的全部家当,倾囊相授。戏校校长、著名演员筱玉霜,一边在城里坚持演出,一边又在学校教课,三百里路跑了多少来回。就这样,半年时间过去了,拿顶、下腰都不会的孩子,不仅学会了前桥过后桥、朝天蹬三起三落等动作,还掌握了“乌龙绞柱”、“翻桌子”等较难武功。唱腔也掌握了板头起腔、过门等常识,还初步做到了“发音吐字,收音归味”。一个成龙配套的小乐队也诞生了。望着孩子们拿着家里带来的床单做成的腰包舞蹈,老师们脸上笑成一朵花。农村孩子半年功,顶上正规戏校学生的一年功,这难道不是奇迹?
孩子们的进步,使戏校的倡议者、中国评剧院院长胡沙十分激动。今年春节,他曾随小分队来到此地慰问演出,亲眼看到数千名农民,不顾严寒,扶老携幼在露天看戏的情景。一支土生土长的农民评剧队伍正在成长,他怎么能不动情?
娃娃有出息,也使不老屯乡党委书记孙进德思绪万千。“靠专业剧团活跃不了农村文化生活,我们要有一支自己能指挥的文艺队伍。”这就是他们的决心。眼下,他正筹办着一座“文艺工厂”,使孩子们毕业后能半工半艺,走自负盈亏、以工养艺的道路。
燕山深处山花开。这朵花现在虽然还很幼嫩,但只要精心护理它,必将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