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日本的新技术革命对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04
第6版()
专栏:

  日本的新技术革命对策
  金明善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兴起的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中,美国和日本处于前列。日本已初步形成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群,在机器人、半导体元件和光通讯方面,跃居世界首位;在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超级合金、增殖反应堆和精密陶瓷材料方面,居世界第二位;在工程塑料、数据库、航天设备和海洋开发方面,居世界第三位。
虽然这些新技术在日本尚未形成导致社会生产力全面飞跃的强大力量,但是随着它们的出现,日本社会经济领域中已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变化。据统计,八十年代初,日本已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由于采用微电子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以上;1980—1983年的四年间,日本工矿业生产增长率约有60%来自尖端技术产品的生产。
日本在这场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中,同美国、西欧相比,一直保持着进攻姿态。它较早地察觉到了这场新技术革命,积极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对策,从而争得了主动。
战后,日本在经济和科技发展上较长时间采取所谓吸收型战略,即积极引进外国新技术,广泛采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现有成果,促进本国工业的技术革新。结果,日本以较快的速度和较低的代价扭转了技术落后的局面。随着日本同欧美国家的技术差距日渐消失,以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促进本国技术革新的路子大大缩小,尤其在今天新科技层出不穷的形势下,这种战略愈来愈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七十年代以后,日本政府、财界、经济学界和科技界就日本经济和科技发展前景及其出路进行了广泛的讨论,逐步形成了“科学技术立国”的新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就是把发展独创性的科学技术提高到一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从以往以引进和改革外国现成科技成果为主,转向以独自开发技术为主。
为促进创造性的技术开发研究,日本政府于1981年制定了推进创造性科学技术制度和研究下一代产业基础技术制度,将八十年代科技发展的重点放在电子技术、能源技术、生命科学、材料技术、交通技术、宇宙开发、海洋开发和防灾科学技术等部门,并提出“为九十年代以后未来世纪的划时代的技术革新做好准备”,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所谓产业结构的调整,其核心是由耗能源、资源多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向省能源、省资源、高附加价值化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为了有效地实现这种转变,需要抓紧进行以微电子技术革命为先导的自动化、信息化革命,这样做,既可促进钢铁、有色金属、造船、石油化学、纤维、造纸等传统产业的设备更新和产品换代,又可促进电子工业、材料工业、能源工业、生物工程等新型尖端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大调整。
为此,日本政府提出了主要产业部门实现知识密集化的重点,使光电子学、情报处理、半导体元件、新材料、宇宙开发、海洋开发等发展成为新的独立产业部门,并成为今后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日本政府还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如明确预测各种产业的前景;支持劳动力的再分配和再就业;促进过剩设备的处理;支持向其他行业转变;考虑对地区经济的影响等等。
早在七十年代初,日本政府就出巨资建立了筑波科学城。这座十二万人口的新型城市拥有筑波大学、图书馆信息大学和四十二所国立研究所,它们的总人数中40%是科研人员。还有许多民间企业和团体建立的科研机关。这样形成了研究—试验—推广相结合的协作体制,能够对重大的理论和技术进行联合攻关。
七十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府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协作体制,出面筹划、组织或直接同公司进行技术研究。现在已经成立了将近六十个官民研究组织,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组织”等等。
除技术研究组织外,科学技术厅、邮政省、宇宙开发事业团、电信电话公司等各种政府机关和事业团体还以多种形式实行合作,如进行宇宙卫星、火箭、飞机、原子能发电、原材料、情报器材类的开发研究。目前,这种官民联合开发措施已获得显著成果。
这场技术革命中最严重的挑战是人才问题,日本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提高智力开发的新措施,诸如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尤其是年轻科技人才;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大学、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的相互交流;修改不合适的教育法规等等。除重视普通教育外,还重视在职人员的再教育,对职工的培训,过去只是一般的技术和专业训练,现在则把各项技术统一起来,进行综合技术的训练。
日本各地的产业团体和地方政府以及企业,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技术力量,如搞人才银行、派遣顾问、技术研修等等。此外,在新技术革命形势下,近年来进一步开展了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
为适应新的技术革命的形势,近年来日本企业开始着手对经营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企业经营从以往的生产主导型改变为顾客志向型的体制。这种体制可以按市场情况随机应变,生产出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的产品,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多功能数控机床的出现也为这种体制创造了有利条件。不少企业还实行经营内容的多边化,如金融证券公司、贸易公司、流通公司、化学公司、纤维公司、电子计算机公司和家庭电气公司等都在实行多边化和建立分公司。
新技术的兴起,使日本企业一贯实行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难以适应新形势,因此,不少企业已开始研究改进传统的人事工资制度。同时,不少大企业正在更新企业的领导班子,实现企业领导层的年轻化,选拔富有营业经验的骨干和技术部门的专家内行担任经理要职。日本报刊说,在大企业的领导层里,昭和时代(1925年以后)出生的班子已成为主流。
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今后日本的对策如何发展,这正是人们注意之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