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大力发展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全国城市社会福利事业改革、整顿工作经验交流会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07
第4版()
专栏:

  大力发展城市社会福利事业
  ——全国城市社会福利事业改革、整顿工作经验交流会侧记
  本报通讯员 康普华 本报记者 曾祥平
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情况怎样?这是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最近在福建漳州市举行的全国城市社会福利事业改革、整顿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各地代表交流的情况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目前全国有八百余所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收养安置了七万多个社会上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老残幼等人员(不包括自费收养对象)。大多数福利事业单位经过整顿,服务质量有所提高,伤残儿童的康复和功能训练工作已初步开展。随着我国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健康水平的提高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有了很大变化。据统计:1983年全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有八千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预计到本世纪末,全国老年人有一亿三千万,占全国人口的11%。我国城市福利事业正面临改革新形势。
代表们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打破旧的框框,积极挖掘潜力,在完成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老残幼收养任务的前提下,大力开展自费收养工作,解除双职工、特别是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是城市社会福利工作责无旁贷的新任务。这方面的工作,天津、上海等市取得了经验。天津市的福利事业单位共收养了各类自费对象九百三十六人,占收养总人数的39.8%。他们的工作,受到社会的赞扬。上海市儿童福利院,针对目前市内无家、无父母的孤儿收养任务逐年减少,而双职工家庭伤残子女又无人看管、照料的情况,从1978年起开展对伤残儿童的收托业务。
发展福利事业需要经常性的开支,而国家的财力有限,经常性的费用怎么解决?代表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破除过去那种“上级拨款,下级办院,拨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消极依赖思想,在做好收养人员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的同时,组织生产,开辟经济财源。湖北省江陵县社会福利院,利用现有的房屋、场地,积极安置盲聋哑残和优抚救济对象就业,组织盲人学习按摩、组织聋哑人学修理技术,让残疾和智力不全人员从事养猪、种菜等力所能及的劳动。他们先后办起了九个生产项目,今年预计总产值可达二十五万元。福利院里自己有财源,开始走自己装备自己的新路。现在,他们建了娱乐室、福寿园,买了图书画报,每栋宿舍都配备了电视机。这个福利院越办越好,越办越大。
各地交流的经验证明,社会福利事业还得社会办。单靠民政部门一家办,不能很好地完成孤老残幼的安置任务。湖北省社会福利单位,在动员社会力量办福利事业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他们采取多渠道、多层次的办法,大力提倡和积极支持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农场、街道、乡镇兴办福利院、光荣院、敬老院。自1979年以来,全省恢复和兴建国家办的福利院七十六所,扶持发展镇办集体福利院五十一所。现在,全省90%以上的市、县都建有福利院,较好地解决了城镇孤老残幼的安置养育问题。广东省汕头市采取“集体扶助一点、部门帮助一点、华侨资助一点、群众赞助一点”的做法,近几年来共集资四十五万元,新建三所福利院,扩大了收养量。北京的城乡结合办敬老院,广州市办的街道敬老楼,各地开展的孤老包户服务活动,军队、学校、工厂开展的共建文明活动,都促进了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