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北海巡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07
第7版()
专栏:英国通讯

  北海巡礼
  本报记者 梁丽娟
开发海底宝藏
直升飞机载着我们从苏格兰的阿伯丁,向东北飞往马格纳斯油田,一望无垠的北海连接着天际。虽然已是10月中旬,这里却是罕见的晴天。北海的天气恶劣是世界闻名的。雾、雨、冰、雪是家常便饭,一天数变,所以这里的天气预报除了欧洲大陆和英国的气象台以外,在北海海域还有三艘专门的气象船进行预报。这里平均一年有二百七十三天是坏天气,尤以从10月到次年4月为甚。
北海在大西洋东北角、英伦三岛与欧洲西北部之间,面积二十二万平方英里,长期以来是欧洲最大渔场,渔获量占世界渔获量的5%。近二十年来,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人们一提到北海,就会联想到茫茫大海中矗立的平台。事实上这些创造了巨大财富的油田,在北海里真象沧海一粟,地图上找不到,如果不知道具体方位并着意寻找,就是飞过它们上空,也不易看到。
1965年和1966年,英国、挪威、荷兰、丹麦根据日内瓦会议关于划分大陆架的决议,划定了共同海界。在北纬六十二度以南海域,英国因海岸线长,分得46%,挪威得27%,荷兰、丹麦、联邦德国分别为10%、9%、7%,余下的1%由比利时和荷兰瓜分。英国将北海按经纬度划分成长方格,再划分为每格约一百平方英里的小格,向各石油公司出售每区段勘探、开采的许可证。
途中飞机在设得兰群岛略停片刻。狭长的设得兰群岛虽然只长草,没几家人家,却是欧洲最大的石油终端所在地。两条耗资三亿英镑的三十六英寸口径的大油管,将东设得兰盆地十几个大小油田的石油运送储存在岛上的索罗姆伏终端,每天能处理一百万桶油。
世界上钻井的成功率平均是二十分之一,在设得兰群岛以东的成功率却是五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但这里气候条件恶劣,冬天五分之一的时间里浪高达十五英尺,暴风雨天气可达六十五英尺。黑雁油田深达海床下一万多英尺,有的油井倾斜达六十度。在这里开发油田的开支,是在尼日利亚开发油田的六倍,在沙特阿拉伯的二十五倍。每个平台有自己整套的开采、维修、计算机系统、发电、海水淡化等设备,还有运送工作人员的直升飞机、运送物资的供应船和紧急救援用的支援船,一天开支达十万英镑。所以人们说,石油工业带有国际性,因为它风险大,需要的大量投资和多项复杂技术,往往要从国际范围来解决。
北海的油气田南北连成一串,南部水较浅,气田居多;越往北水越深,中、北部油田居多。陪同者指点着地图,告诉记者跨国石油公司在各区域里的活动。用黑雁、燕鸥、绒鸭等鸟名的是壳牌石油公司的油井,菲利浦斯或莫比尔公司的油田则用安、慕莲或贝丽尔这类妇女的名字。北海还有美国阿摩科、德士古、西方以及其他国家石油公司的油井。如果不同公司的油井遇上同一个油源,就得通过艰难的谈判来解决分配份额。
规模不同、有技术专长的大小公司,根据每个油井的特殊要求,承包某项业务或供应某种部件。跨国公司财力雄厚,他们的神经中枢对经济、政治决策反应高度灵敏,如壳牌公司能随时提供世界上任何地区最新的统计数据。北海石油资源中,美国公司占43%,英国公司26%,挪威和荷兰的公司分别占13%和7%。北海油田的租用权,68%属于非英国的公司。据英国财政部按1976年价格估计,外国公司从北海获得的利息、利润和股息,1977年为五亿英镑,1979年增到十三亿英镑,1980年为十六亿英镑,1985年降为十一亿英镑。
二十年前,英国还不存在海洋石油工业。1968年英国进口石油价值达一百二十五亿英镑。1965年英国在北海南部发现西索尔气田时,英国公司只能干5%的活,大部分靠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的关系,由荷兰公司承担。1970年10月英国在北海中部发现福特斯这个特大油田时,用的是日本油管,由美国、意大利的公司铺设。这个油田于1975年开始产油,在高峰的1978到1980年,日产油五十万桶,至1982年5月止已产油十亿桶,占英国大陆架产油量的37%。过去十五年间,英国为开发北海油气共约投资三百亿英镑,预计今后二十年内还得再投资五百亿英镑。北海大量高质量的低硫轻油带来的巨额财政收入,使英国能偿还七十七亿英镑外债,使英镑增值,挺过了三十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石油消灭了政府的支付赤字,使政府能减低税收,在财政上有所松动。1984到1985年度政府从北海的收入达一百亿英镑。由于有石油出口,英国政府在对美、对日谈判中可以采取更独立的政策,在对待中东问题上也可不同于欧美。石油也成了英国外交武器库中的有用武器。
(待续)(附图片)
  北海巨人——马格纳斯油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