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含辛茹苦育孤儿——记朝鲜族女残废军人韩香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08
第4版()
专栏:

  含辛茹苦育孤儿
  ——记朝鲜族女残废军人韩香玉
  王建军
十三岁踏着抗日的烽火硝烟参加八路军的韩香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负了伤,成为甲级残废军人。1953年到哈尔滨市养伤,至今身上还留着弹片。
在她治疗病伤期间,想到一位战友牺牲前的嘱托,便赶到沈阳部队留守处保育院看望这位战友的孩子——春日。当孩子把她误认为妈妈哭喊着扑进她怀抱的时候,怜爱之心油然而生,禁不住热泪流淌。她决定暂时隐瞒孩子父母牺牲的消息,自己受点苦累,把这位烈士的遗孤抚养成人,以安慰那些为革命抛家弃子的英烈们。
当时,韩香玉还是一个没有结婚的姑娘,又正在养伤,所以有人劝她道:“烈士子女有国家照顾,何必自找苦吃?你已经残废,再背上这么个‘包袱’,更不好找对象了!”她深情地说:“我全家五口人,有四人为革命献身,我是幸存者。我的生命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浇灌出来的,我活一天,就要为革命做点贡献,哪怕一辈子不结婚,也要把孩子抚育成人!”从此,她把婚后带着孩子作为谈恋爱的前提。她的高尚行为赢得了一位曾在朝鲜战场和她并肩战斗过的战友的爱慕。韩香玉把“第一条件”向他提出后,他说:“烈士后代是你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抚养他们是咱俩共同的责任。”共同的愿望,高尚的情操,使他俩结为眷属。婚后几年里,韩香玉和丈夫又先后收养了三位失去父母的孤儿,自觉地为社会承担起一份崇高的责任。
身有残疾的韩香玉,自理生活就已很困难,再担当起母亲的重任,照顾好四个年幼的孩子,需要多大的毅力啊。当时,她和丈夫的工资收入不多,生活是清贫的。但在韩香玉的精心操持下,这个家庭充满愉快和温暖。孩子们一天天见长,穿衣穿鞋很费,她经常买来一些布头和布尾,每天晚上把孩子们安排睡了,就坐在灯下,给孩子们缝衣做鞋或翻改旧衣裳,孩子们从小到大都穿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而她和丈夫却长年穿着褪了色的旧军装。
平时,她和丈夫吃的是粗茶淡饭,尽量给孩子们吃得好些。六十年代初,正是国家困难时期,韩香玉病情突发,政府拨给她一笔钱,让她去上海治病,她硬是不肯去。丈夫便给她买了不少补养品,但她舍不得吃,都用来调剂四个孩子的生活了。正在这时,小儿子春日患了中毒性痢疾,住进医院,韩香玉拖着病体到医院陪住。早晨,做好早饭,安排孩子们上学后,她急忙赶往医院;晚上,她又跑回家安排孩子们吃饭睡觉后再赶回医院。几个月后,春日面带红润出院了,可韩香玉却由于疲劳过度,病情更加严重,不得不住进医院。春日那时已是个小学生了,妈妈的一言一行深深印在他幼小的心灵上。他搂着病床上的妈妈的脖子既天真又认真地说:“妈妈,长大了,我一定好好孝敬您!”
在生活上,她是慈母;在子女教育上,她是严师。几年前,烈士的后代春日参军后,不适应边防艰苦的生活,便悄悄托她的一位老战友想调回城市。她知道后,多次写信耐心教育孩子要以先辈的革命精神为榜样,战胜生活中的困难,扎根边防,保卫边疆。春日看着妈妈浸透着深沉母爱的信,便鼓足勇气写信表示:一定要继承先辈的事业,不辜负妈妈的希望,在边防安心干下去,为祖国和人民多做贡献。当春日的一张张立功喜报寄回家中的时候,韩香玉激动得流出了幸福的泪水。
在韩香玉精心抚养培育下,其他三个孩子也都茁壮成长,进步很快。他们长大后,先后被分配在工厂工作。大女儿每年都被评为厂先进标兵,两个儿子也是工厂的技术能手。现在,四个孩子都已建立了美满幸福的家庭,但他们仍眷恋着抚养自己的母亲。每隔十天半月,都要回来看看妈妈和爸爸,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帮助妈妈拆洗被褥,做些家务事。逢年过节,他们都要给妈妈和爸爸献上一个大寿糕,表示庆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