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欢乐的芦笙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08
第8版()
专栏:

  欢乐的芦笙会
  袁炳昌 毛继增
前些日子,我们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参加了一次盛况空前的芦笙会。
芦笙是种簧管乐器,在我国南方苗、瑶、侗、水等民族中广泛流传,有着悠久的历史。宋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写道:卢沙(即芦笙)瑶人乐,纵八管,横一管贯之。今日芦笙,多为六管,小者尺余,大者三四丈,分高、中、低音多种。有的芦管上套有增强音量的共鸣筒;有的用数支甚至数十支长短不一、只发一音的“芒筒”和芦笙合奏,这种“芒筒芦笙队”,在黔东南、黔南及广西等民族地区颇为风行。
在这次芦笙会上,我们欣赏到许多芦笙乐舞。有的表现劳动丰收的喜悦,有的表现青年男女的爱慕之情,有的模拟动物形象。有的芦笙队以乐为主,乐声优美,旋律动人;有的则以舞为主,而动作难度很大,但芦笙音响却不能间断。还有的男子吹芦笙于中,妇女则舞于外圈,她们手持各种彩节或打着花伞,随乐而舞,婀娜多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