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改革启蒙教育的尝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09
第5版()
专栏:

  改革启蒙教育的尝试
  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教育科研组 顾惠梁
近几年来,一年级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关注,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也多次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吁。为了改变一年级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状况,从1981年秋季开始,我校开始为一年级学生设计新的学习生活。实验前,我们在本校附设的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作了为期三个月的调查研究。调查材料表明:启蒙教育中的问题,是由于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教育的转折太大、要求过高过急所造成的。幼儿园一天的教学时间只占24%,小学却占69%;幼儿园一天休息活动时间占76%,小学只占31%。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脱节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和生活管理三个方面差别太大。
怎样从幼儿教育的“教养结合、以养为主”过渡到小学教育的“以学为主”?针对“三个脱节”,我们首先改革了课程设置:将教学计划规定的语文每周授课时数从十二节减为六节,数学课从六节减为四节,音乐课由二节增为四节,体育课由二节增为六节,美术课由二节增为三节。此外,还增设了科技活动课、故事课、户外活动课、游戏课和卫生课。这样,在学生入学的最初阶段,知识课减少了,活动课增加了,使他们对上知识课从不习惯到习惯。
同时,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对生活作息制度重新安排。把四十分钟一节课的固定课时形式,改为四十分钟和三十分钟交叉进行的课时形式。另外,上午第二节课后,安排半小时的大休息,让学生吃点心、喝豆浆,以免他们饿着肚子上课。夏末秋初,午后让学生睡七十五分钟,天凉后改为午休活动。这样,孩子下午上课就有精神了。
减少教学时间,又要保证教学质量,统一这对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改革教材教法。各科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气氛和教学形式三方面进行改革,使教学面貌焕然一新。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和间歇性。长时间听讲,大脑容易产生饱和性抑制,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我们将好、中、差学生搭配起来,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在教学中常让他们讨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大家相互补充,相互启发,每个人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议论能把每个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它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改革启蒙教育的实质,是做好小学与幼儿园衔接的渐进性过渡工作,使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个良好的开端。现在,家庭作业基本在校完成,家长也不用陪读了。减少语文的课时后,教学计划仍按时完成,学生拼音和字词正确率均达98%以上。数学、音、体、美和其他学科也都在减轻课业负担的情况下,达到和超过了大纲要求。接受科学启蒙教育后,学生课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已能重做科学家小时候做过的小实验。约有85%的学生经常阅读浅易的科技读物。不少孩子还对种花、养鱼、养鸟、捉虫发生了兴趣。增加体育课时后,学生体质普遍增强,实验班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与上海市同龄儿童健康标准对照,上等和中上等的比例明显超过合格标准。
事实说明,启蒙教育的改革基本符合一年级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要,使他们恢复了童稚的天真,获得了金色的童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