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滇西山区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10
第2版()
专栏:通讯

  滇西山区行
  本报记者 颜世贵 段存章
时间:1984年10月31日——11月14日。
行程:由昆明到瑞丽,途经二十个县、市,来去四千余里。
气候:“一天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昆明穿毛衣,瑞丽着单衫。
山区在苏醒
盘山公路弯弯曲曲,云雾缭绕。运送货物的车辆络绎不绝。那设在路旁的食宿店、修理店、购销店,更使人感到亲切。“白云深处有店家,饥肠辘辘需要它”,当我们乘车翻过海拔二千六百米的高黎贡山,来到一个叫大蒿坪食堂时,一眼就看到了贴在门上的这幅对联。这个饭店附设旅社、百货商店。
前几年,少数民族的农民说:“谁能领导吃饱肚,就选谁当县长。”近几年,农民“肚圆”了,又说:“谁有能耐把教育搞上去,就选谁当县长。”大理白族自治州州长钟振川在同我们谈起山区教育事业时,高兴地说:“现在农民要把校舍盖成村里最好的房子。搞四化没有文化不行啊,农民看到了这一点。”
最热闹的要数沿途城镇的农贸市场。我们到瑞丽县的第二天,碰上赶大集。满街都是赶集的人。搭着棚子的农贸市场,挤得水泄不通。这里的物品十分丰富,沉寂了多年的市场又活跃起来了。
穷根在哪里?
滇西山区农民生活比前几年那是好多了,但还不能把话说大了。大多数地区温饱问题解决了,一些边远、偏僻山区温饱还没有解决。穷根在哪里?产业结构不合理,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据几个州、县统计数字表明:自然资源多,工业企业少,乡镇企业更少;粮田面积大,多种经济作物面积小;山场面积大,林牧业收入小。以楚雄、保山为例,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64%,工业只占36%,乡镇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8.3%。保山地区的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占三分之一。近几年虽做了适当调整,但全区种植经济作物面积仍只占总耕地面积的10%,林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1980年为5.7%,到1983年只增到5.8%。这些地方的经济基础还是很薄弱的。
起步早的德宏自治州有所突破。他们从实际出发,调整农业结构,抓住蔗糖生产的优势,1983年甘蔗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从1978年的6.1%,增加到15.7%。仅甘蔗一项,农业人口每年平均收入就达七十三元。蔗糖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3.7%。促进了农、工、商、建筑、交通运输等事业的发展。1983年与1978年相比,全州工农业总产值增长66.7%,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一点一九倍,城乡储蓄增长三点六七倍。
德宏州的路子给人以新的启示。我们不止一次听到人们这样说:“农业只靠传统的经济结构,只靠初级产品的增产,是翻不了番的”,“农业翻番要靠建立新的经济结构,要一业变多业”,“不能只搞种植业,要搞养殖业、采矿业、加工业、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煤电能源工业、建材建筑业。”
但愿姓“原”的少些
与我们同行的一位本地干部风趣地说:“我们这里穷,穷在姓‘原’的多呀!”乍听不知其意。他指指路上运木材的大卡车,解释说:“你们看,这原木、原粮、原煤、原果……‘原’字号这么多,能富得起来吗?”是呀,加工业上不去,光靠卖原料是难以富起来的。
洱源县加工业算不错的。这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县,草山牧场广阔,适宜发展畜牧业,尤以邓川奶牛著称,是全国乳牛基地县和全省粮食基地县之一。他们从1981年开始,发挥当地优势,抓好“三条龙”(奶粉、梅子、粉丝加工),促进了畜牧业、副业的发展。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上升到24%,副业由9%上升到18%。
为使山区自然优势尽快变为经济优势,一些山区县的人民政府正在用对比算账的办法鼓励农民兴办民间加工业。从滇西山区来说,还需要做“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启蒙工作。
讲新话 办新事 走新路
我们在与楚雄、大理、保山、德宏等州、市、县的领导干部交谈中,欣喜地感到调整过的各级班子里中青年多了,大专文化程度的人多了。但是,新班子能不能讲新话,办新事,走新路,仍是滇西山区经济能否起飞的一个关键。
保山地区对机构改革后的领导班子进行过一次调查,发现还是“生产型”的班子多,缺乏“经营型”的干部。新上来的同志工作热情高,懂工通商的少,习惯于用行政手段催耕催种。大理州有座氮肥厂,人们有几句话:“建厂四年,投资一千四百万元,亏损一千四百万元,领导班子换了四任”,去年被迫关闭。今年8月,州里向全国发出求救氮肥厂的广告,江苏丹阳化肥厂派来技术顾问组,经诊断:设备是好的,主要是管理问题。于是,他们同该厂签订承包合同三年,从明年起每年保证盈利二十万元。
由此可见,提高山区干部的素质尤为重要。瑞丽县副县长高云飞深有感触,他对记者说:“我们这些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长期工作在农村的干部,当粮食县长走熟道,闭着眼睛也能哇哩哇啦。但要当工业县长、商业县长、文化县长,不重新学习是不行了!”因此,他们在抓学习的同时,又积极从外地引进人才,引进技术。
目前,这个县已从四川省成都皮革公司请来技师帮助建皮革厂;与上海酱油加工厂、塑料包装厂联营办食品厂和包装厂,生产酱油、果汁等软包装;从昆明果脯厂聘请技术员帮助兴建菠萝、橄榄果加工厂。
引进人才重要,提高当地干部素质更重要,这是开发滇西山区的希望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