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教育的辩证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10
第8版()
专栏:

教育的辩证法
项伊
怎样对待和教育下一代,是千千万万家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中心课题。不同的人,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模式,以各自的子女观、教育观,来塑造青少年和儿童,规范他们的行动。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一门学问,一项艺术,甚至是一种哲学。
从孔孟及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到当代各国的学者专家,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发表了浩如烟海的论著。那些由于不同的社会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教育,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先撇开这个问题不说,这里只想就日常观察到的一个侧面,讲一点感想。
我们看到,有些做父母的和作教育工作的同志,对教育下一代非常热心、认真,但时常犯一个通病,就是缺乏一些发展变化的观点,用哲学的语言,就是主观认识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因而常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失误。
一种是看不到子女的变化。从儿童到成人,由于生理、心理、社会各种因素,智力、思想等各方面的变化很明显很迅速。
“黄毛丫头十八变”,其实岂止是丫头?但有些做父母的,往往有一种天生的“惰性”,思想总赶不上。明明是少年了,看去还如娃娃;其实已长成青年,还如少年看待。随着孩子长大,逐渐有自己的意志、观点了,但往往无视它的存在,以至无穷的忧虑,过多的管束,结果常常事与愿违,妨碍了他们的成长。
一种是看不到环境的变化。时代前进了,科学文化进步了,生活条件改善了,志趣爱好变化了,更重要的是许多观念都革新了。但不少人还拿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环境条件来要求下一代。两代人的尖锐矛盾,古往今来,重复过无数次。“我们那个时候如何……”,因而总觉得一代不如一代。岂不知有这种想法的人,落后于时代的,正好是自己。两代人思想有些距离或疙瘩,也常常源出于此。
还有一种是看不到自己的变化。做父母和长辈的,应当在知识、经验、思想各方面比下一代成熟些,这是合乎规律的。但这也是从无知、缺乏经验、思想简单进化而来的。有些人往往看不到这点,正如看到穿开裆裤要发笑,殊不知自己也是穿开裆裤长大的一样。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更丰富,知识积累也更多;但另一方面,由于自然规律,精力、记忆力、吸收能力在发展到一个“峰值”以后,往往向另一方向转化,会逐渐减退。父母所接触到的信息,往往不如精力旺盛的子女广泛,这也是常见的。而且,思想的火花,伟大的发现,也往往出于灿烂的青春以至童真。怎么能老囿于自己的旧框框来看待和教育青少年呢?老一辈有责任向下一代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传播实践经验,但同时,不也应当从下一代吸收许多新鲜东西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吗?
多一点辩证法,少一点形而上学,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真谛,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做父母和教育人者,都要把自己和被教育者都看成“变量”,而不要看成“常数”,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答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