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对改革不能要求十全十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11
第1版()
专栏:

对改革不能要求十全十美
本报评论员
山西省晋中地区林产品经销公司党支部书记兼经理王学文,经过两年多改革,使这个企业起死回生,成绩是很显著的;他在改革中出了一些偏差,则是必须纠正的。应该怎样看待王学文的改革呢?是因为有些偏差就否定他们的改革,还是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纠正偏差,巩固和发展他们的成绩呢?显然应该是后者不是前者。只有在改革中善于分清是与非,分清主流和支流,才能促进改革顺利进行。
现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过程中。改革是一件不断创新的极其复杂的工作,必然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于一时看不准的问题,应该虚心学习、探索,加强调查研究,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对改革的具体做法,提倡因地制宜,允许灵活变通。改革没有现成的模式,只能在探索中前进;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要求十全十美。在改革中,有改得好的,或主要改得好的,也会有改错了的。这些难以完全避免,也无碍大局。前几年,在农村进行改革的时候,也出现过这样那样小的偏差,有些同志大惊小怪,风言风语。但我们从没有因此动摇发展主流的决心,而是实事求是地纠正偏差,逐步完善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一步一步地促进农村改革取得成效。
面对经济改革的新形势,有关管理机构和领导干部,要站在改革的前列,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实事求是、科学分析的态度。处理改革中产生的问题,一定要把认识问题同违纪问题区别开来,把由于经验不足而产生的偏差同不正之风区别开来。对改革中利用职权牟取私利等不正之风,要坚决纠正,严肃处理。但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只能加以引导,改进,使之不断完善。个别人对改革表现消极,甚至抵制,他们过惯了一潭死水般的“太平”日子,对人家搞改革的热情、干劲、贡献看不顺眼,一出毛病就指手画脚,小题大作。这是十分错误的。有的人对承包的能人赚了上万元、数万元,总是看不惯,患“红眼病”,一有机会,找借口进行非议、刁难,甚至借手中权力要挟、敲诈,更是违法、违纪行为,绝对不能允许。对改革,我们要有满腔热情,发展主流,纠正偏差,决不能出现一点偏差就泼冷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