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北京市瘦肉型猪为何发展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11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北京市瘦肉型猪为何发展慢?
本报记者 欧庆林
近几年来,北京市为了加快发展瘦肉型猪,建立了五个市属原种猪场,七个县(区)种猪场,已饲养瘦肉型猪五百多头,并筛选出以北京黑猪为母本、以瘦肉型种猪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型猪。按现有的生产条件,五年以后北京市年生产瘦肉型猪可达一百八十万头。
然而,北京市的瘦肉型猪目前发展速度却不快,如不采取特殊的政策和措施,甚至有可能急剧衰退和下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据北京市畜牧局负责同志反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收购价格不合理,生产者无利可得。瘦肉型猪对饲料质量要求高,饲养成本比普通肥猪要贵。顺义县陈各庄大队猪场饲养的瘦肉型猪,每长一斤比普通猪要多支付饲料费一角四分。按商业部和国家物价局的规定,收购瘦肉猪每斤毛猪可加价五到七分钱,北京市取的是上线,但比饲料多支出的费用还差七分钱。许多干部和农民要求迅速调整瘦肉型猪的收购价格。看来,早调早有利,不调就会垮下来。
二是还在沿用的老一套定等计价办法,很不科学。这套办法以出肉率定等,以毛斤计价,膘越肥,等级越高,价格也越高。这样,瘦肉猪一般就要比肥猪低一至一级半,每斤毛猪就减少收入五分钱左右。有的农民说:“瘦肉猪每斤加价的七分钱,没等离开收购站就扣走了五分!”
三是收购瘦肉型猪关卡太多。现在收购部门对瘦肉型猪有“五定”,即定生产点、定饲料(要求蛋白水平13%)、定品种、定体重(一百九十斤以下)、定瘦肉率(53%)。人们普遍反映“五定”苛刻,特别是对体重的要求,超过一斤,就不算瘦肉猪了。此外,收购部门还有一些其它规定,如定时收购,每周只有两天收购,不到时不收;定量收购,不够一车不收;基层收购站不收,必须直送屠宰厂,自负运费和路途消耗;交售瘦肉猪需有饲料部门的配方证明,否则不予承认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北京市瘦肉型猪的大幅度增长,也会受到影响。
四是集体扶持不够。过去京郊社队对社员养猪采取低价供应仔猪、投肥奖售、超额加奖等项措施。现在,集体扶持农民养猪的一些措施大部分没有了,农民养瘦肉型猪的积极性就受到影响。
许多同志认为,要加快发展北京市的瘦肉型猪的生产,办法是不难找到的,问题是有关部门要下决心,尽快地拿出具体措施,解决上面几个问题,调动农民饲养瘦肉型猪的积极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