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东方眼镜制造厂兴衰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11
第2版()
专栏:

东方眼镜制造厂兴衰记
本报记者 洪天国 高新庆
一踏上宁波的土地,香港发达眼镜制造有限公司的张维善先生便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山青水秀的江南秋色叫他心旷神怡,而更令他兴奋的是来这里参加东方眼镜制造厂有限公司的董事会,共议企业发展大计,分享经营的果实。
对于一个企业家,张先生这次分红的金额是不怎么起眼的,只有两万多元。然而,这个数字意味着东方眼镜制造厂有限公司连续三年亏损的局面变了。在经过一番曲折和痛苦之后,张先生体验到了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稳定性和中国人民同一切外来投资者真诚合作的精神,感觉到了东方眼镜制造厂有限公司的光辉未来。
1980年12月,生产皇冠牌眼镜架的东方眼镜制造厂有限公司在宁波诞生了。这是一家由浙江省鄞县白岳公社与港商张维善、杨宗昌两位先生联合经营的企业,总投资为人民币三十万元,双方各占投资总额的一半,合营期十五年。
工厂投产后,由于我方在经营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港方没有尽到技术指导和外销的职责,双方合作不够好,企业办得很不理想。原料时断时续,生产很不正常,致使工厂连年亏损。1982年年底,企业停产了。
港商失去办下去的信心。白岳公社也准备早日收摊。东方眼镜制造厂有限公司到了生死关头。市人民政府关注着东方眼镜制造厂有限公司。几位市政府的领导先后到东方眼镜制造厂了解情况,商讨拯救的办法,帮助工厂总结亏损的教训,及时采取了五项措施:考虑到白岳公社没有精力继续办下去,改由鄞县地方工业产品供销公司、县外贸公司与张、杨两位先生合营;坚定港商办好企业的信心,一切生产经营则由我方负责;1983年7月财务结算时企业共亏损九万五千三百八十八元,但鄞县社队企业管理局仍然按原值收购了白岳公社的全部投资,使交接工作顺利进行;厂址迁到宁波市周宿渡,并采取招工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重新招收工人;经理由原来的四人减为二人,由懂政策、懂业务、能与港商合作共事的人担任。
一家合资企业终于从濒临关闭的绝境中挣脱出来。从1983年9月重新投产后,当年获利二万六千零六十九元,今年前九个月盈利十二万七千五百元。弥补了历年亏损后,还可盈利五万八千二百一十元。现在,工厂月产眼镜架超万副,月产值三万元,轻巧新颖的产品行销全国二十六个省市。
已经回到香港的张维善和杨宗昌两位先生听到企业扭亏为盈的消息后,转悲为喜。今年秋天,张先生又一次来到宁波市。在董事会上,张先生为东方眼镜制造厂有限公司的美好前途所鼓舞,提议建设新厂房,以便早日扩大生产经营的范围。
宁波市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东方眼镜制造厂有限公司扩大再生产,决定在市区东部交通便利的规划区内,拨出两亩的地皮,作为东方眼镜制造厂的新厂址,并解决了电力、水源等问题。
当然,这一切良好的投资环境的创造,并不意味着“东方”厂万事如意。双方投资者,仍然面临新的挑战。技术力量不足,影响着产品质量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产品外销有困难,其结果是外汇平衡不了。如果这些问题不尽快解决,企业是难以扩大生产规模的。东方眼镜制造厂有限公司的经理、职工正在为此而继续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