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胡启立在第二次全国青年自学经验交流会上指出 自学成才的道路无限宽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11
第3版()
专栏:

胡启立在第二次全国青年自学经验交流会上指出
自学成才的道路无限宽广
什么叫“人才”?我们说的“人才”,决不仅仅是名家学者,也应该包括那些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实干家。凡是具有一技之长,并且自觉对社会尽职尽责、为人民服务,在四化建设的岗位上作出贡献的都是人才。四化建设的千百种行业,行行可以出状元。衡量人才的标准,应该看他德才学识的实际水平,看他对四化的实际贡献,我们应该是“讲文凭,但不唯文凭论,重在真才实干。”只有文凭没有水平,没有实干精神,不算真正的人才。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今天下午在第二次全国青年自学经验交流会上发表讲话。全文如下:
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召开的第二次全国青年自学经验交流会,已经开了四天,今天闭幕了。听说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总结经验、鼓励自学成才、推动助学的目的。我愿借此机会向在座的同志们和全国所有积极自学、奋斗不息的青年们表示问候和祝贺。
我们之所以重视这次会议,是因为开发智力资源、培养人才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翻两番的宏伟目标,是具有至关重要意义的。一个国家的振兴和繁荣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知识的提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和智力开发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加速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极其迫切的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给全国的城乡带来了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和无限蓬勃的生机。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动力、压力和活力。那种单一模式的正规化的学校教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正规学校当然是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摇篮。但是,由于国力的限制,我们的正规学校数量毕竟有限。何况一个人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必须变单一模式的正规教育为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教育,在学习观念上必须变“一次求学”为“终身求学”。当前,在我国青年中蓬勃兴起的自学热潮,就是社会上这种客观需要的一种反映。这样的一个自学热潮,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好,都是前所未有的。这种形势,令人鼓舞,令人振奋。
但是,还应该看到,在什么叫成才、如何成才这样的问题上,在社会上、在党内,仍然存在着一些陈旧的观念。有些同志还不大相信自学可以成才,仍然是望着高等学校而兴叹,面对着广阔的自学之路而徘徊。其实,自学能够成才早已为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所反复证明了。你们在座的各位同志通过坚持不懈的刻苦自学,增长了才干,在自己的岗位上,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有的成为厨师、工程师和各种工艺、农艺的技师;有的攻克了硕士、博士的学位;有的发明创造,填补了我国的空白,达到或接近世界的先进水平;有的著书立说,挥毫作画,成为作家、艺术家;有的登上国际讲坛,宣读自己的论文。谁能说你们不是人才呢?你们的经验再一次向人们证明:自学的道路是无限宽广的,自学是可以成才的。
什么叫“人才”?我们说的“人才”,决不仅仅是名家学者,也应该包括那些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实干家。我们认为,凡是具有一技之长,并且自觉对社会尽职尽责、为人民服务,在四化建设的岗位上作出贡献的都是人才。四化建设的千百种行业,行行可以出状元。衡量人才的标准,应该看他德才学识的实际水平,看他对四化的实际贡献,我们应该是“讲文凭,但不唯文凭论,重在真才实干。”只有文凭没有水平,没有实干精神,不算真正的人才。
我们的四化建设需要各种人才。但是,我国现在的人才结构是不完全合理的。我们的高级科技人才与中级技术人员、熟练工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比例不协调现象。据了解,目前在我们的企业中间,工程师和技术员的比例一般的是六比一,高的地方达到九比一,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样,有些人要改行,有些人就会学非所用,甚至迫使花了很大代价和精力培养出来的工程师去当描图员,造成极大的浪费。当然,这绝不是说我们的工程师多了,总的来讲我们的技术力量都是十分缺少的,有的企业里根本就没有工程师,更谈不上高级工程师,而是说比例不协调。在这种人才比例不协调的情况下,社会上仍然存在着重高等教育,轻中等职业教育的倾向。相当一部分青年在确定自学目标的时候也往往把目光单纯地盯在取得大学文凭上。这种现象既不符合四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不符合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许多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都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一位联邦德国的教育专家在谈到他们如何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如何从学生小学毕业之后就开始分流,开始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培训“师傅”的时候说:“这些技术全面而成熟的师傅是联邦德国工人中的核心力量,他们是企业的要人,担当着重要的职务,待遇比知识分子还要高。这些专业工人和师傅是联邦德国产品质量高的主要原因,是联邦德国经济复兴的脊梁,是联邦德国‘经济奇迹’的秘密所在。”当然,联邦德国和我们的情况不同,不能照搬。但是,我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和技术进步,是同它的人才结构的合理配置相联系的。我们应当从中寻求有益的借鉴。我们当然不能排除这样的现象,比如说一个机器厂的工人成为文学家或艺术家。但是,就大量情况来说,我们希望有志青年,在选择自学课目的时候,能够从祖国四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实际情况出发,扎扎实实、学以致用、逐步提高,成为精通本行业工作的行家里手。
人才的成长,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如果没有全党、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就必然延缓人才的成长速度,影响人才的质量。
目前,随着自学热潮的兴起,助学之风正在形成。各级党政部门,各行各业,越来越重视青年的自学成才,积极为他们自学成才搭桥铺路;各种自学报刊和学校,如同雨后春笋,遍及全国;各种指导机构和学习中心相继出现。这是极大的好事,我们应该支持。当然,我们也要注意防止少数人利用青年强烈的求知热情,不负责任地卖讲义,发文凭,乱收费用,搞不正之风。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要把在社会上形成良好健康的助学之风做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切实抓出成效。教育部门、共青团、科协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要继续努力,为群众性的学习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与自学成才有关的成果鉴定、有偿转让、专利法、人才聘任、合同制等等的规章制度。总之,我们要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力量,大兴助学之风,为自学成才鸣锣开道。
同志们,胡耀邦同志最近对青年们说,要下定决心,通过一两代人的努力,把我们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希望出席这次会议的全体同志,今后在学习上更加刻苦自砺,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以自己的榜样作用带动广大青年,立志为祖国的振兴和民族的腾飞勤学成才。我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必然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