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进藏送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11
第4版()
专栏:通讯

进藏送宝
在最近召开的民盟为四化服务经验交流会上,五十七岁的上海教育学院物理系主任、民盟上海市委委员俞乐副教授讲述了他带领三名助手研制成《计算机辅助藏字信息处理系统》,并且在今年8月携机到拉萨讲演和操作的事迹,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俞乐是在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严峻挑战面前开始这一项目的研制。他选择藏文作起点,是因为西藏地处祖国边陲,幅员广大,矿藏丰富,文化悠久,他要把西藏的古老文化与当代的尖端技术——电子计算机结合起来,使它发出绚丽的光彩。
藏文,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字,它既不同于汉文,也有别于拉丁文,学习和掌握这种古老文字的难度是相当大的。要使计算机能够自动处理藏文信息,难度自然也就更大。然而,俞乐和他的助手以顽强的毅力,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即完成了“计算机辅助藏字信息处理系统”的研制工作。
为了使研制出来的“系统”接受实际环境的考验,今年夏天俞乐带了两名青年助手从上海来到北京,经教育部转请中央民族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座谈讨论,并作了现场考核。主持座谈讨论的是中央民族学院年逾八旬的藏文权威于道泉教授,他激动地对大家说:“几十年来,我一直在研究用计算机来处理藏文,并且也设计了自己的方案,但是始终未能如愿。现在看到上海的同志把它搞成功了,感到非常高兴。”
两天后,正在北京的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热地亲自驱车把俞乐和他的助手接到民族宫,国家民委负责同志和热地以及有关专家听了俞乐的汇报。接着,热地又把俞乐请到中央党校对西藏厅、局、地委的领导同志作讲演,并盛情邀请俞乐去西藏作短期讲学和交流。
今年8月初,俞乐带了三名助手从上海来到拉萨,对西藏自治区党、政、人大、政协和知识界、宗教界人士以及教师、工程技术人员作了四次讲演和操作,受到了极为热烈的欢迎。特别是在对西藏知识界、宗教界的演讲会上,许多知名人士,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生钦·洛桑坚赞活佛、杰巴·坚白赤来活佛、自治区政协拉敏·索朗伦珠副主席、拉鲁·次旺多吉副主席都闻讯而来,甚至连原西藏政府的噶伦、八十三岁的嘎雪·曲吉尼玛也来了。在演讲过程中,当他们得知已有藏文经典和佛教经文贮存在计算机里的时候,都想亲自试验一下,以辨真伪。萨迦法王的经师洛桑年扎拄着拐杖,第一个走到计算机前,按动字键,发出指令,计算机顺利地调出了藏文诗歌《节日的罗布林卡》。接着,西藏医院副院长贡嘎平措也走到计算机前,调出了《四部医典》的部分章节。《四部医典》是八世纪时藏王赤宗德赞的御医玉朵·云登贡布的著作,共有一百五十六个章节,而贡嘎平措副院长就是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用于研究这部著作的学者。第三个走到计算机前的是西藏四大活佛之一、哲蚌寺活佛杰色·阿旺洛珠,也调出了藏文经典著作《布顿全集》的第十二卷的目录。布顿是十三、十四世纪时著名的藏族学者,中外闻名的《大藏经》就是他整理的。当这些藏族知识界、宗教界上层人士看到了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他们的研究对象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无不产生浓厚的兴趣。正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生钦活佛所说:“计算机进入了佛教界,可以说是西藏佛教界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俞乐一行是在三天之内从上海赶到拉萨的,一下子从海拔为零上升到了世界屋脊,空气中含氧量陡然减少了40%,再加上气压、时差、温差的变化,困难很大。然而,他们放弃了进藏后的适应性休息,一下飞机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西藏的党政负责人对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阴法唐同志说:“正当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时候,你们来到西藏讲学,并且进行了实际操作。这件事的意义实际上超过了你们研制的系统本身,对西藏现代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金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