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发挥党员在农村商品生产中的模范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11
第5版()
专栏:论坛

发挥党员在农村商品生产中的模范作用
张怀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襄樊市农村出现一大批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党员、好支部。全市有一万三千多名党员的家庭成了专业户,有三百四十多名党员家庭收入超过万元。但是从总体来讲,党员在商品生产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如战争年代、五十年代那么明显、突出。有些党员思想跟不上形势,行动落后于群众,是被大好形势“拖”着走的。还有少数党员,自己不敢富,不会富,还限制别人富,成为发展商品生产的障碍。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从农村发展商品生产情况来看,农村党员思想上的紧箍咒比一般农民还多。有些党员把自己先富起来同“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对立起来;有些老党员、老支书,工作了一辈子,艰苦了一辈子,想“保持晚节”,认为“群众能搞的,党员不能搞”,尤其忌讳经商贩运;即使已经富了的党员也还疑虑重重,害怕“整党脱不了手”,不敢扩大再生产,甚至缩手不干了。党内党外也有一些责难非议,有人说什么“历来只见党员带头做工作,没见过带头发财的”,“党员富了会改变党的性质,有损于党的光辉形象”,甚至把经商的党员当作反面典型批评。所有这些,严重地束缚着党员的头脑和手脚。不把这些精神枷锁彻底砸碎,要求党员在商品生产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在继续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整党学习中,把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和旧的传统观念作为重点来抓,使广大农村党员明确我们党的政策就是富民政策,带头致富就是执行党的政策,帮助群众致富就是实践党的宗旨,不敢带头致富就不是合格党员;明确只要现行政策允许的,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都可以。
目前不少农村建立了党员联系户制度。农村商品生产蓬勃兴起以后,党员联系户制度还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已经不够了。不少地方把帮助群众发展商品生产作为联户的一项重要内容,为群众找门路,帮技术,提供信息,搞好产前产后服务。枣阳县王城大队党支部书记邓大中去年花一千元买一台膨化机包给社员刘洪才使用,仅一年时间,就把这个欠款一千四百多元的穷户领上了富路。刘洪才又带动了十四名社员运销膨化食品,人平增加收入三百元。这个大队党支部就是用这种一带十、十带百的方法,把经济搞活了,现在全大队有十个联合体、八十二个专业户。闻名全市的两个产值二十万元联合体、养鱼千亩和孵鸡十万的商品生产大户就在这里产生。谷城县把联户制度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实行“党员联户、经济挂钩、增收奖励、减收受罚”的办法。这样一来,党员们都为自己联系的对象发展商品生产操心尽力。
随着农村分工分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党员分散、流动的特点越来越突出。过去制定的某些管理党员的办法显然已经过时了,应根据商品生产的需要,对农村党组织设置和党员管理办法作相应的改革。现在农村党员管理上出现了两种倾向:要么还是老套,办法太死,不利于党员外出务工经商;要么撒手不管,影响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去冬以来,我市农村各级党组织进行了四改:一是在经济实体中建立党组织,隶属当地党委(总支)领导。二是改进“三会一课”制度,对外出党员提前通知,不能按期参加的,可以补课,可以作口头或书面思想、工作情况汇报;分散外出时间在三月以上,工作单位比较固定的,开出党员证明信,责成参加当地党的组织生活。三是改进党费交纳办法,教育党员按时交纳党费。外出时间较长的,可以邮寄,也可以委托亲友代交。四是改单纯的政治培训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培训,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和商品生产技能。总之,要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应商品生产要求的管理办法来。
(本文作者为中共湖北省襄樊市委书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