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从局长到囚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11
第5版()
专栏:剖析与思考

从局长到囚徒
今年10月30日晚,江苏省盐城市市区灯火通明。八时许,一个操盐城口音的中年人推着两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鬼鬼祟祟地来到剧场附近马路旁的树荫下。不一会,一个买车人凑了上来。正当他们刚要成交的时候,五个公安人员突然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请跟我们到公安局走一趟!”这个中年人嚷道:“我是局长……”“我们知道你是局长!”公安人员威严地说。
“徐局长偷自行车被公安局收容审查了”的消息不胫而走。熟悉徐佩胜的人感到震惊:一个局长怎么变成了囚徒?
人们对徐佩胜的堕落感到意外是自然的,因为他有着光荣的历史。他从小逃荒要饭,是共产党使他走上了翻身解放的道路。他1955年参军,1957年入党,在部队立过五次三等功,1978年获得省委、省革委会、省军区的奖励,1980年被省政府、省军区记三等功一次。他还多次被市、区授予学雷锋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也曾为党和人民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那么,什么原因使他沦为囚犯的呢?
1981年,徐佩胜从人武部门转业到郊区多种经营管理局,渐渐滋长贪图安逸、极端利己主义思想。他心里盘算着:怎样才能弄到大笔钞票呢?
一次,路上有个行人拉住他,问他骑的自行车卖不卖,他马上以二百二十元的高价将一辆新型“永久”牌自行车卖了。一买一卖,不费吹灰之力净赚人民币五十多元,他感到这个“交易”能做,于是,就到处要自行车票,做起了“买卖”。
天长日久,他感到这样作不过瘾,心底里萌生出一个罪恶的念头:偷!1982年秋,一个漆黑的夜,他发现离家一百米左右的地方放着一辆自行车,就慌慌张张地将车子偷回了家。回到家里,他心里“怦怦”地跳个不停,赶忙用废电影胶片把车杠裹上。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怀疑到他这个局长头上。他沾沾自喜:干一下,手头就飞来二百元,滑过墙头就是钱啊!从此,他心安理得地每天骑偷来的车子上班,并购买了从事盗窃的作案工具。每天晚上,他到医院、剧场和居民区转悠,盗窃了大量自行车,并很快销赃。强烈的金钱占有欲驱使他在犯罪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白天——副局长、局党委副书记,一个正直、严肃的领导者的形象;夜晚——四处作案,一个利欲熏心的窃贼。这就是徐佩胜走上犯罪道路后所扮演的角色。他伪装自己,给人以假象,掩盖其肮脏、卑劣的灵魂。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打水、扫地、抹桌子;下班了,他是走得最晚的人。一次,局里分鱼,他“坚持原则”,坚决不要多给的二斤鱼。一次,有人请他吃饭,他“愤怒地”把文件朝桌上一掼:“你们就是搞这一套,成天拉拉扯扯!”对同志,他是温和长者,你身上有一根草,他会替你捏下来;你身上有一点灰,他会替你拍拍。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白天在全局大会上号召加强内部保卫,教育人们遵纪守法,晚上,却去干那见不得人的勾当。徐佩胜这种“两面人”的手法确实迷惑了不少同志。甚至有的人还说:“徐局长事业心强,原则性强,是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
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公安人员经过多方侦查,终于查实了徐佩胜的罪行,将他在销赃时当场抓获。在审讯室内,徐佩胜象落水狗似的耷拉着脑袋,泣不成声地说:“我万分悔恨!我对不起组织的培养教育,一头钻进了钱眼子,滑下了泥坑。”
(顾学元 朱斌 王仲毅 张超)
徐佩胜从局长变成囚徒,发人深省。他的教训启示人们: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是很危险的。已有的成绩,只是继续前进的一个阶梯。一个共产党员,如果不在新的历史时期锐意进取、严格要求,不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就有可能走上堕落的歧途。勇敢地站在改革这个时代潮流的前列,为四化多立新功,才是每个共产党员应肩负的光荣使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