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栗乡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11
第8版()
专栏:大地

栗乡行
学昭
古长城北侧的兴隆县,是“京东板栗”重要产地之一,栗子年产量居全国第二。在栗子刚刚成熟的金秋时节,我来到了这里。
吉普车出兴隆县城东行,穿过气势险峻的兴隆小景——一线天,沿长城边缘的八挂岭、挂兰峪一带奔驰。只见长城下面坡坡岭岭,栗树成海,巨伞一样的树冠上,结满了绿茸茸、黄澄澄的栗子苞。那一颗颗油光闪亮的紫珍珠似的栗子,洒落得满山满坡都是。身穿各式各色鲜艳衣服的姑娘们,和那刚放秋假的娃娃们,正在愉快地捡拾栗子呢!
司机同志对我说:“板栗是我们县的一宝,这玩艺儿可值钱哩,一级板栗,每斤收购价九角一分,农民捡一颗栗子,比捡一分硬币还值重呢!”
“为什么?”
“一斤栗子,个儿再小的也不足九十个呀!”
板栗在日本是很受欢迎的。特别是长城内外产的京东板栗,日本友人更喜欢它,珍贵它。每逢重要节日,他们都要拿出加工精细、包装漂亮的板栗馈赠亲友。
而燕山一带栽培板栗据说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史记》里叙述苏秦游说燕国时,曾对燕文侯说,这一带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意即不种田也可温饱)。
说话间,我们到了全国产栗子最多的冷嘴头村。
热情好客的主人立即放好圆桌,摆上了丰盛的农家午餐。
“快吃吧,同志,晌午歪了,饿了吧?”这位热情的中年妇女,穿一件浅灰色西装上衣,内衬孔雀蓝圆领尼龙衫。打扮不俗。我还以为她是位乡干部哩,她却说:“不,我是普通农民。现在我们村的姑娘媳妇们都穿得象客(音切)似的。大队长回家吃饭去了,一会儿就来。”
我不客气,边吃边说着话。
“同志,我看你怪面熟,你到我们冷嘴头来过吧?”
“来过两次呢,第一次是1976年夏,第二次是1978年春,秋天来这还是头一次呢。你真有眼力!”
“我们村比那些年可大变样了!”
“是呀,变得让我都认不得了。”
忽然,耳边响起摩托车声,一个小伙子载来了一位朴实而精明的中年男子。那人下了车,他就是大队长李恩。
他张罗着沏茶,我说:“别啦,时间不多,咱们到山坡上走走,看看栗树。”他欣然同意了。
我们登上一个小山包,四面眺望,满眼全是栗树,我们被包围在栗树之中,这个五百多户的山村,竟有栗树八万余棵,每户平均一百六七十棵呢。
李恩说:“这八万多棵都是能结果的,不算老树和幼树,要算上那些十万株还多呢!”接着他兴致勃勃地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些树是老祖宗留下的,我们也要给后人留下一些遗产。从去年开始,我们新栽幼树三万棵,今年秋后还要栽一万棵,逐步更新换代。”说着他指指前面的特大栗树,对我说:“你看,那棵树有两搂粗,快二百年了,栗树到二百年该‘离休’啦,锯掉它做木材,新栽的幼树就又长上来一茬。”“有远见!”我心里称赞着:这不仅是自然规律,不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吗?
当吉普车开出冷嘴头村时,长城和长城上的烽火台已映在夕阳里了。长城,你是历史的见证,你见过哪朝哪代的栗子花开得这么香,果实结得这么多,人民有这么甜蜜的笑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