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巧治“红眼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12
第2版()
专栏:

巧治“红眼病”
山东省沂水县张马庄大队,有个一亩八分地的小果园,今年春天,这个果园包给了石金田老两口,合同一定十五年,每年向集体交四百元。
开始一些人没在意,以为“薄水汪里逮不着大鱼”,转眼到了秋天,山楂下了二千四百多斤,卖了一千七百多元,加上苹果、梨、柿子和树下种花生,共收入二千四百多元,除上交外,石金田收入二千多元。这下子村里议论开了,有的说:“大伙栽的树,叫少数人发了财”;有的埋怨提留定低了。听到这些嘀嘀咕咕,石金田老两口暗暗担心。对这事,张马庄大队党支部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严格执行政策,信守合同,决不能侵犯专业户的利益。怎样治“红眼病”呢?党支部书记石金欣认为:必须帮助害“红眼病”的社员既同错误思想划清界限,又把他们渴望增加收入的愿望转到发展生产上来。他提议:借这股劲每户上一个小果园,开发建设山区。在社员大会上,石金欣说:“今年,石金田老两口辛苦了一年,收入了两千多元,有些人馋这个钱,大队研究了一个办法,全庄拿出四百亩山地,每户建一个小果园,三年后,山楂就挂红,家家户户不就都有了摇钱树了吗?”这个打算一说出,社员都赞同。说办就办,大队很快就为每户规划了一处小果园,并拿钱到外地定购两万株山楂苗,嘀咕的人再也不嘀咕了。王述文
怎样治“红眼病”?张马庄大队党支书石金欣开的“处方”,是很有水平的。它至少有这么几个好处:一是治了“红眼病”;二是把农民致富的愿望引向发展生产;三是使专业户消除顾虑。这样把思想政治工作寓于经济工作中,值得提倡。
——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