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访内战中的萨尔瓦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12
第7版()
专栏:

访内战中的萨尔瓦多
本报记者 姚春涛
一、相对平静的首都
萨尔瓦多这个连年战火不息的中美洲国家,对于大多数不了解情况的人来说仍是个谜。
11月10日,记者来到这个“火山之国”,一下飞机,紧张的空气就扑面而来。相当现代化的机场里,旅客不多,冷冷清清,荷枪实弹的军警戒备森严。听人议论,在前一天晚上,离首都圣萨尔瓦多城十多公里的地方,政府军同游击队曾发生枪战。
机场离首都市区有四十多公里路程,去首都的公路平坦宽敞。路两边草木茂盛,庄稼也长得不错,但每隔三四公里便能遇到身穿保护色军服、手提冲锋枪的巡逻队。汽车司机说,这条公路是首都的生命线,政府为了保障政治、经济和外交活动的进行,在这条公路上花了不少力量,所以比较安全。
进得城来,意料不到的繁华景象甚至会使人一时忘记这是一个正处于内战中的国家。依山傍水的圣萨尔瓦多城风景秀丽,绿树丛中不少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主要街道两边的行人道旁繁花盛开,人们秩序井然地排队搭乘公共汽车。超级市场和高级商店里货物充足,不过进口商品占的比例很大。市中心的西北区,正在举行一个有十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博览会,等候入场的人很多,场内人头躜动。晚上从高楼的窗口望出去,市区灯火通明。酒吧间、餐馆、舞厅营业到深夜。
来萨尔瓦多之前,听说这个只有五百万人口的国家在五年内战期间大约有10%的人逃往国外,其中不少是携带巨资而去的资本家。圣萨尔瓦多城能维持今天这样的表面繁华,据旅馆服务人员告诉记者,主要是靠了美国政府的资助。华盛顿为了支持萨尔瓦多当局,提供了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同时还鼓励美国资本家继续在这里投资。萨尔瓦多政府为防止资金外流,稳定人心,也作了很大努力。
但是这种平静只是相对的。在圣萨尔瓦多城逗留时,常常可以闻到内战的火药味。到达这个城市的第三天,在离我们的住所只有二百米的地方就发生了一次爆炸,近郊的枪炮声也不时传来。在离市中心仅几公里的难民营,则更是一幅内战造成的家破人亡、妇幼老弱无依无靠的悲惨景象。
(待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