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盲人聋哑人的贴心人——夏芝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13
第4版()
专栏:

盲人聋哑人的贴心人——夏芝云
江苏省苏州市盲人聋哑人协会的干部夏芝云,今年五十七岁,本来应该离休了,但苏州近千名盲人聋哑人派代表到市政府请求,不让她走。
自1959年老夏做盲协工作以来,不为名,不为利,兢兢业业为盲人聋哑人服务,深受他们的爱戴。
苏州现有盲人三百多人,聋哑人六百多人。夏芝云同志对他们的名字、年龄、表现、性格,几乎都能说得出。1981年,她听说有个高中毕业生魏琴,在大学招生前夕,因患眼病致盲,精神非常痛苦,一度想寻短见,就上门去做工作,但这位盲姑娘只是哭泣。第二次,老夏又上门去,她说:“小魏,你的眼病可以由我去找苏州最好的眼科医生治疗。”魏琴一听,脸上开始露出了笑容。老夏利用陪她去医院治病的机会,给她讲美国有个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作出了伟大业绩的故事,又讲了中国盲人音乐教授甘柏林、钢琴讲师王叔培,都是致盲后,经过刻苦学习而成才的。后来,小魏的眼睛经过多方医疗虽然仍无效,但小魏说:“夏阿姨,我的眼虽然没有治好,但您给我增添了生活的信心。”
平时,盲人聋哑人闹纠纷、找对象、计划生育,甚至调动工作的事,都来找老夏。老夏都热情接待,不怕麻烦,尽量帮助解决。苏州盲聋哑人全部解决了就业问题,有的盲聋哑人的家庭闹纠纷能得到排解,有的盲聋哑人有了幸福的家庭,都与老夏的工作分不开。
夏芝云认为:盲人聋哑人的根本出路在于有文化、有技术。但是,苏州只有一所聋校。没有盲校,于是,她因人因地办了许多扫盲班、文化补习班,以及用上门教学等办法,帮助盲人聋哑人学文化。
苏州有三百多名盲人,现在人人会盲文,这也要归功于老夏同志。苏州是有名的“水城”,“水上之家”有上千户,老夏为了摸清“水上人家”的盲童情况,走遍了全市的每一个水上码头。 吴厚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