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13
第8版()
专栏:书林一叶

霜叶红于二月花
伍修权
我国已故党和军队领导人之一王稼祥同志,是我的老同学、老战友和老上级,他的夫人朱仲丽同志也成了我的老朋友。我们两家曾长期相邻,在延安王家坪一起迎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东北哈尔滨共同度过了解放战争的难忘岁月,建国初期一同在外交部,后来又先后到了中联部,直到十年动乱又一道挨批斗,真是苦乐与共几十年。仲丽同志原是一位医生,在延安时担任过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保健医生,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哈尔滨第一医院院长,建国以后曾到苏联莫斯科医科大学进修班深造,回国后担任了北京中苏友谊医院院长和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等职,是我国医疗战线上的活跃人物之一。粉碎“四人帮”以后,随着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形势的出现,我们这位许多同志熟知的“朱大夫”或“朱院长”,忽然意气风发,走出了医学院室,闯进了文学殿堂,放下她常用的听诊器,拿起钢笔稿纸,写起文学作品来。我们先在报刊上读到她的一些散文和回忆文章,随后又读到她署名为珠珊的长篇小说《爱与仇》和在香港出版的《江青野史》,最近她又献出了新作:《灿灿红叶》。
依我看,《灿灿红叶》是一部用散文笔法写的,具有较浓的文学色彩的革命回忆录。她没有只记述什么历史事件或战役经过,也不是历数某个名人的生平功绩,而是象一本速写画册似的,将作者所接触并熟知的我党我军一大批闻名人物,一人一篇或几篇地,用文字为他们“画”下的一幅幅素描肖像。其中有何叔衡、邓中夏、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罗荣桓、李富春、王若飞、陶铸、傅连暲、萧三、张茜、毛岸英和廖承志、粟裕、贺子珍等已故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烈士,还有当代的胡耀邦、邓颖超、乌兰夫、聂荣臻、王震、蔡畅、康克清以至在上述领导同志周围的工作人员、服务人员,还写到了斯大林、莫洛托夫、季米特洛夫和赫鲁晓夫、米高扬等国际知名人物,连名噪一时的王明、张国焘和江青,也留下了他们并非漫画的“画像”。书中写到的人物,有的虽然只是寥寥几笔,但是因为写的都是作者亲自所见所闻的事,所以都很生动可信,读来如见其人。
十分可贵的是,书中出现的许多人物,大都虽是我国主要的政治领袖和军事统帅,作者却没有落入只讲他们如何
“日理万机”和“指示教导”等俗套,而是用轻松的笔调,记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风貌以至性格癖好,写下了不少有的已经为人传诵,有的一直鲜为人知的轶事甚至趣事。例如毛泽东同志关于我们也是“神仙”和“洋人”等等富有哲理性的笑谈,陈毅元帅只顾下围棋,错把棋子当水果糖吃,等等,都写得形神兼备,跃然纸上。看起来作者写的大都是小事甚至琐事,不过从中恰恰可以看到我国许多老一代革命家的高尚情操和他们间的深厚情谊。这些小事实际上是一些小中见大、寓庄于谐、又耐人寻味的大时代的小插曲,是从侧面对我国一代名人和一段历史的生动反映。
当然,如果完全从文学角度来说,这部作品恐怕能挑出一些毛病。不过我在此文开头就说了,作者并不是一位专业作家和文学里手,而是一位医务工作者。由于工作需要,她曾接触了那么多重要人物;又出于对他们的敬仰怀念,便将自己所知所感的事写出来,这本身便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们看《灿灿红叶》,与其说是在读革命回忆录,不如说是在听一位见多识广的同志嫂拉家常,人们自会从她的娓娓叙谈中,感到兴趣和得到启示与教益的。还应该介绍的是,作者是在花甲之年后才弃医从文的。到今年,这位当年被一些老同志呼为“八妹”的朱医生,也已年届古稀了。她不甘于坐享清福和安度晚年,不用助手,不靠别人,克服了种种困难,忍受着病痛和寂寞,长年累月,埋头挥笔,有时因为腰痛只得站着写作。就这样写出了一部又一部著作,除了《灿灿红叶》之外,手头还有几部长篇初稿,脑子里又在构思新作,真象一个不断进击的老年女兵。
作者在过去几十年中,为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如果将其誉为美艳动人的二月春花,她晚年从另一方面对人民作出的新贡献,可说恰似鲜红灿烂的金秋霜叶。所以我借用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为题,向读者推荐和介绍从作品到作者都名副其实的《灿灿红叶》。
(本文是作者为朱仲丽所著《灿灿红叶》一书写的序言,此书即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