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另辟蹊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12-14
第3版()
专栏:

另辟蹊径
叶伴
现在搞四化,各方面都感到人才奇缺,专门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自然压力最大。全国每年毕业二三十万大学生远远不敷分配,急需解决这个供需矛盾。
多年来,一些同志有一个“习惯动作”:一听说缺什么,就赶紧铺摊子。缺产品,就盖新工厂;缺人才,当然就是建新学校了。“文革”前,全国只有四百多所大学,现在一下子增加到九百余所。各地办学的积极性固然可嘉,但其效益却远不能如人意:九百余所大学只有一百二十余万学生,容纳能力不及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更不用说新办大学要达到较高的教学质量尚需一个过程了。
实践证明:光铺摊子不行,需要另辟蹊径。新的路子也是明摆在面前的,那就是学经济建设中发展生产靠老企业挖潜改造的办法,坚决走老大学挖潜改造的路子。事实上,这几年已有一些老大学挖潜做出了成绩,花钱不多,效益显著。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看来,在改革中,首先要开阔思路,对于旧观念、老办法都用实践检验一下。如果实践证明效果不佳的,就赶快改弦更张,“水路不通走旱路”。此路不通,另辟蹊径,应当是一个值得倡导的思想方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